本报讯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增强,农机参与农业生产的比例逐年升高。农业部预计,今年“三夏”全国将投入1400多万台套农机具参加抢收抢种作业,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49万台,比去年增加2万台,参加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达到31万台。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出台,补贴规模7000万元。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已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4.7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约1187亿元。2011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再次扩大到175亿元,比去年增加20亿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七年翻了八番,补贴覆盖范围也由2004年全国3%的农牧业县(场)扩展到目前100%农牧业县(场)全覆盖,925万农户受益。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一批能人开始从城市回归农村,成为农机手,并从城市带回资金和先进理念。这些农机手中的不少人牵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帮助提高周边农民素质及带领他们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质量、降低运营费用等提供了保证。
为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明确向农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倾斜。在购机补贴的带动下,各地农机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2010年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超过2万个,入社人数达到33万人,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超过18万个,作业服务总收入达到3700亿元,比2005年增长63%,有力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应用、规模化推广,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2010年,我国小麦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5年的7.1%提高到2010年的20%以上,水稻机收水平从33.5%提高到60%以上,玉米机收水平从4%提高到25%。据了解,今年“三夏”机械化作业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农业部提出,力争夏收小麦的机收水平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88%左右;玉米机播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77%左右;跨区机耕、机播水平也将有新的突破。
(成晓)
编 后
把握趋势 为农机合作社服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新型的农机组织形式,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
实践证明,在当前多种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形式中,农机专业合作社比个体农机户、企业农机队、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作业专业公司、农机专业大户都更有生命力和优越性,更能适应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整合农机资源的基地、优化农机结构的载体、推广应用新机具和新技术的学校,并将逐步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组织形式。
各地供销合作社应把握这一趋势,拓展服务领域,积极为农机合作社的成长、发展提供各类服务,有条件的还可参与到农机合作社的组建中,帮助合作社拓宽创收渠道,确保农业机械“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使农机合作社逐步成长为农产品全程机械化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