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茶馆业发展趋势报告
针对茶馆行业的发展情况,在调查各地茶馆最新情况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中华合作时报社共同发布,在大佛龙井杯第四届全国茶馆经理人高峰论坛中推出了《2011年茶馆业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茶馆业的发展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一、品牌打造成为竞争核心。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由专业服务塑造品牌,用茶艺培训引导消费者,同时保障人才稳定以提高竞争力。
二、文化消费比重稳步上升。茶馆所追求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都可以在国学熏陶中提炼升华。文化消费提供了新的经营增长点。在茶馆里进行点茶艺表演,看节目,听相声,做笔会等文化消费,作为演出和活动场所的茶馆,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
三、多元化和特色化经营成为发展方向。除传统的清饮外,演艺、茶餐、中药保健、售茶,还有一些边缘文化,如花道、香道;古董雅器鉴赏销售等进入了茶馆。茶馆充分利用场地,做室内茶事和与茶事相近的各种活动,同时服务形式相应调整,场租、服务都是盈利增长点。在发挥茶馆休闲功能的同时,拓展其接洽、商谈、应酬等办公室功能,成为茶馆转型升级的一种趋势。以特色经营为主要盈利点使茶馆经营模式丰富多彩,拓宽了服务领域。
四、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行业标准化进程加快,一些茶馆业规模化发展的城市和茶馆业的有关组织都相继起草了有关标准。行业协会组织引导力加强,不仅对茶馆进行政策性服务、宏观协调和监督指导,还承担了组织茶文化活动及培训等工作,并开展茶馆业调查,全面掌握茶馆业基本情况。
五、企业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增强。茶道精神符合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很多茶馆都积极参加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以乐善好施表达茶人的精神追求,推广健康的茶叶品饮方式,传播阳光生活理念。
报告还总结出茶馆行业发展的四大趋势:
一、绿色化、环保化。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理念,建立相关的节能提示,使用低碳设施,提倡节约消费。
二、文化传播功能凸显。除了依靠茶馆自身阵地宣传茶文化,更借助媒体宣传平台,通过弘扬茶文化来加快茶馆行业的发展。
三、世界影响力增强。积极参加外事活动,提升外宾接待水平,协助行业开展海外市场拓展宣传。
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提倡良性的兼并重组,集中优势项目,确保可持续性发展。
可以说,2011年中国茶馆行业在市场环境中,充满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自己的文化主张和创新精神。在品茶的同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茶为国饮”日渐深入民心,我们终将看到中国的茶馆满载着各色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茶艺馆的经营与管理
按照茶艺馆的主要功能茶艺馆可以分为:以品茗赏艺为主的茶艺馆;与餐饮有机结合的茶餐厅;与棋牌等结合的休闲娱乐型茶馆;与演艺民俗相结合的特色茶馆;综合型茶馆。
茶艺雅俗共赏,但是在商言商,要经营管理好茶艺馆,首先必须根据市场学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深入、细致地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市场细分,然后对自己的茶艺馆进行准确的定位。
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提倡文化消费。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和乐于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它包括企业所倡导的企业精神、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人际导向、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心灵软件”,它可内化为员工的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共同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可外化为企业的精神风貌、经营风格和企业形象。
茶人要用心做茶,爱茶的女人温情,爱茶的男人多情。一杯茶用情至深,浓似酒,甜如蜜,香若花。在经营的同时给客人简洁、温馨、舒适、高雅的环境,高谈阔论者意气奋发,低声吟唱者挥毫泼墨。
茶艺馆经营管理方面有四大关键环节。第一,硬件装修,要求简洁、温馨、舒适、高雅。第二,进货渠道,确保让好茶者能喝到好茶,引导好茶者学会喝好茶。严格把控产品质量,首先只从源头进货,不进二手货,确保供货者在当地有口皆碑。其次供货商的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再者每一款高端商品都可以追根溯源。第三,提升茶艺师的素质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使茶艺师能够扎扎实实泡好茶,在泡茶的过程中,充分的展示茶叶商品的色、香、味、韵之美,同时能讲出茶的魅力所在,能因人而异,巧妙地揭示茶的文化内涵,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独特个性。第四,重视客户的培养,在日常的生活、经营、交流过程中,贯彻茶道精神,把客户变成真正的茶友。
“把握大势 挑战自我 提升速度”
中国茶馆发展模式剖析
中国现有茶馆6万家以上,竞争茶艺馆、茶餐厅、社区茶室等形式多样化,宠物茶馆、鲜花茶馆、音乐茶馆等各式创意主题茶馆层出不穷,消费者可选择性越来越多。茶馆行业低进入门槛,高市场增长率,高毛利率,导致众多经营者想“试水”现代茶馆,他们当中甚至有一部分人没运营过服务型企业。
茶馆业形势大好;竞争加剧;集中度更高。一些国内领先的茶企业探索新商业模式,产品形式多样化,体验会所成为其高端消费者的沟通场所和工具。GDP增长及老龄化带动茶馆需求增长,行业内优胜劣汰加剧。
茶馆目标消费者细分为:城市白领、商政人士、有闲老年居民、游客和情侣。茶馆消费的主体是30-45岁的消费者,占消费群体的71%。茶艺馆消费者职业群体调查结果表明个体老板占40%,在消费习惯方面,经常去茶艺馆的占39%,而更多的人则是偶尔去茶馆消费。消费者满意度,在茶馆环境、茶叶质量、服务品质和收费四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显示,对茶馆的环境,85%的消费者认为满意,无不满意的,消费者对茶馆服务、收费2项,有近20%不满意。环境整体满足消费者需求,性价比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茶馆各茶叶品类消费结构为:乌龙茶占50%,黑茶(以普洱茶为主)占27%(其中生饼9%.熟饼18%),名优绿茶占8%,红茶占5%。名优黄茶占3%,名优白茶占8%,花茶2%。茶叶消费的档次:精品占5%,高档占25%,中档55%,低档占15%。
基于中国茶馆的生存环境,中国茶馆想要做大做强,建议中国茶馆的企业家们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茶馆企业家意识需要转变。经济增长带来的大好机会面前,一个茶馆能做多大首先取决于企业家的抱负、追求与境界。第二,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找准自己的定位、这种核心价伯最好是建立一个不断成长的消费群的基础之上。第三,标准化及培训是复制能力的基础,标准体系使企业的发展比较稳健,同时又能使企业再扩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第四,根据茶馆的主流消费群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主流消费者的上座率及消费频次。第五,扩张应把握区域市场特点。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进程各不相同。而在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下,茶叶的消费习惯等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