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将成为村镇银行组建“提速期”,村镇银行或将步入“批量生产”时代。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一共组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552家,已开业448家中,村镇银行占400家,这与早前银监会提出的“截至2011年末成立1027家村镇银行”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由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小、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都比较高,“要通过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等方式,加快探索‘批量化’组建和‘集约化’管理的有效模式,” 6月11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第四届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上提出了上述观点。
优先支持“培养化”组建
“针对1027家的目标,以及在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市场准入政策的推动下,村镇银行今后发展定会步入快车道。”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另一方面,村镇银行极有可能出现 ‘井喷式’组建趋势,监管部门应从培育方式、风险防范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引导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由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小、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都比较高,周慕冰认为,要想探索创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机构职能,首先就要实现商业可持续,否则支持、服务“三农”就无从谈起。
因此,就村镇银行的培育方式,他提出了“优先支持‘培养化’组建”的理念:实施“批量化”组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实现“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将有利于节约成本,有利于风险控制,有利于放大创新效益。
“要通过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等方式,加快探索‘批量化’组建和‘集约化’管理的有效模式。”周慕冰强调。
此前,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中明确,对设立30家或以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发起人,将允许其探索组建控股公司。尽管首张村镇银行控股公司牌照尚未发出,但“批量化”组建节约成本、风险易控的优势对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有显著的吸引力。
截至目前,中国建设银行主倡议设立的村镇银行已有9家正式开业。消息人士透露,建行已经制定了到2011年底开设100家村镇银行的计划,其战略意图是以村镇银行模式重返县域市场。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道,“如果村镇银行控股公司的模式能够落实并被推广,对于促进‘批量化’组建村镇银行,实现对村镇银行的‘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监管应“护航”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创新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村镇银行中依然存在资本金较少、风险分散机制与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先天缺陷”,使得村镇银行在经营和管理上面临着诸多风险。
周慕冰指出,“风险防范上,要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以资本监管为核心,加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监管,及时纠正各种不审慎、不理性经营行为。”
为引导村镇银行平稳过渡到发展“快车道”,周慕冰认为,监管部门应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为此,他提出了“三项要求”:要加强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控股股东的监管,防范关联风险;对于规避金融监管和利率疏松的行为,要迅速反应、果断处置,严肃追究责任,确保不出现大的风险问题;要强化贷款投向、贷款集中度的监管,鼓励面向“三农”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确保资金用于“三农”、支持“三农”。
一位长期关注农村金融的专家指出,村镇银行的培育进度要继续坚持数量服从质量的原则,以实际需要出发,切实加强对农村金融资源总量和结构的把握。监管部门也应密切关注农村金融市场机构布局的合理性,从而最大限度杜绝各类风险隐患。
周慕冰也强调,村镇银行的组建“要坚持质量为先,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尊重“独立自主权”
业内人士称,一些大银行作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往往视被设立农金机构为其分支机构,过多干预此类机构自主经营权,“这样只会扼杀该机构‘决策链短、程序简捷’等先天优势。”
据一位资金管理公司负责人透露,该公司想在北京、上海、深圳寻找设立村镇银行的发起行,进驻农村金融市场。但经咨询,业内人士纷纷建议其不要找大银行做发起行,最好是找城商行或是农商行,“一来这些机构对于农村金融市场较为了解,熟悉操作流程;二来大银行往往过于强势,很有可能干预村镇银行的自主经营权,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为了打消社会资本在此方面的担忧,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周慕冰指出:在村镇银行经营机制上,要充分发挥法人机构独立自主权,要处理好总发起人帮扶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独立自主权问题,重点体现在决策机制的保障上。
“总发起人要切实承担发起人的职责,在风险管理、清算服务、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与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发起人要充分尊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合理法人地位,不能将其等同于分支机构管理,更不能将其成为规避监管政策、实施监管套利的通道和载体。”他强调。
对于如何界定发起行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周慕冰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他认为,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初期,发起人应给予一定程度的物质、智力支持和指导;在机构发展步入正道、自身管理和发展能力加强以后,发起人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把重点放到经营方向的指导和风险的控制上,充分合理授权,包括人权、事权、财权,推动建立适合小法人特点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1、到目前为止,运营两年以上的村镇银行全部盈利,很多村镇银行甚至在开业当年实现盈利。比如今年3月25日正式开业的浙江新昌浦发村镇银行,开业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奠定了自身业务的稳固基础。截至4月30日,该行存款余额28354万元,贷款余额15805万元,其中向农户和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4848万元,占全部贷款的93.9%。
2、呈现出较强抵御风险能力。在各主发起人的指导下,村镇银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了覆盖信贷、财务、前台业务、人事管理和安全保卫等各个方面的业务流程。
3、金融服务“三农”质效提高,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各村镇银行制定特殊信贷政策,为涉农贷款提供了优惠和便利。如创新涉农服务产品,创新涉农服务方式,创新担保质押手段,推行农业单链式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业机械贷款等农户贷款。
(节选自《第四届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