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向供应商要利润?
零售业防损状况面面观
整理/本刊记者 赵晓娟 绘图/柴晋宁 张磊

  图表 1:中国零售企业损耗分布

  图表 2:零售企业对损耗的处理原则

  图表 3:各种因素导致的损耗比例

  图表 4:零售企业采取的防损措施

  图表 5:是否将防损提至董事会讨论

  图表 6:零售企业防损培训项目

  图表 7:零售企业进行防损培训的部门

  中国零售企业的报表损耗率显著低于全球水平——这一结论似乎值得本土企业得意。但事实是否真如此?是全球零售企业的防损技术和水平远不如国内企业?还是因为大量“隐蔽”性损耗资料没有纳入统计范畴?显然,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更重要的是防损似乎变了味,许多零售企业打着“向防损要利润”的旗号向供应商要利润,让供应商承担很大一部分的损耗。事实上,在防损降耗以提升企业利润的道路上,中国零售企业的路还非常漫长。

——编者

  不论零售企业的防损部门有多高的技术,也不论他们有多庞大的团队和精力,防损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永远是新鲜的话题,甚至一提起防损,他们都显得有些“亢奋”。

  更重要的是,防损似乎变了味。许多零售企业打着“向防损要利润”的旗号向供应商要利润,让供应商承担很大一部分的损耗,这在此前出炉的《2010年度中国零售业防损调查报告》结果中得到了印证。

  这份由毕马威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合作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访谈中国零售行业中有代表性的83家企业,了解了中国零售行业存货损耗的现状,并分析了损耗现状的原因,提出了防损建议。

  

  羊毛出在羊身上

  零售企业普遍低于平均标准的损耗率固然值得其他行业艳羡,不过事实是,这样的好成绩大多是通过供应商从中“作梗”而完成的。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零售行业平均非正常存货损耗率不低于销售收入的2%,远高于企业的报表材料。大量“隐蔽”性损耗资料没有进入企业报表,并且尚未得到企业的重视。

  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零售企业平均损耗率约为0.42%,82%的被调查企业损耗率在收入的0-0.5%之间,而损耗率小于1%的企业占95%。但全球范围内,59%的零售企业存货损耗率在收入0-1.5%之间,中国零售企业的报表损耗率显著低于全球水平。

  但是并非中国零售企业的存货防损工作远优于全球水平,而企业对损耗的处理原则,是中国零售企业总体损耗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超6成的企业对于损耗采取的是超过规定部分由供应商或员工补偿,只有37%的企业是全部自己承担。

  那么供应商到底承担了零售企业多少实际的损耗呢?中国零售行业的一个惯例是供应商需在和零售企业签订的合同中提供给零售企业一个固定的残损比例的贷款返点(0.3%-1%)。除此以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门店由于要确保毛利率和损耗率达到企业管理制定的要求,往往要求供应商额外承担零售企业退货以及产品破损。这样的承担比例平均达到了销售额2%左右,有的门店在某些时段甚至高达10%;大部分的产品补损来自于对产品盗窃的补发,其次是滞销带来的产品退货,仓库管理不善带来的产品丢失、产品破损、过期以及在运输途中发生的损耗。

  对比国外,供应商通常不会承担零售商发生的存货损耗。即便是在供应商补偿零售商部分存货损耗的情况下,零售商在计算损耗率时也会将其剔除,以保持对实际损耗的真实反映。

  

  家贼难防

  零售企业要正本清源,就必须找到损耗的源头。据调查,损耗主要来源于盗窃和流程损耗。被调查企业认为57%的损耗源于盗窃,28%的损耗源于流程损耗(仓储损耗亦可认为是流程控制失效导致的损耗)。

  在盗窃的比例中,零售企业首先关注内盗,因为零售企业通常会雇佣许多初级员工,员工防损技能有所欠缺,而且员工的流失率很高,主动离职率高达20%。然而,零售企业也承认流程控制失效——归因于流程设计缺陷和流程操作失误的错误——至少与内盗具备同等的危害。

  所幸,已经有超过70%的企业准备改进对于公司的流程控制,降低流程损耗。而有84%的企业关注与转向盘点,这也是一种流程控制手段。

  

  关注度不够

  从上到下,从防损部门到其他部门,企业对于防损的关注度并不是那么“感冒”,这也间接导致了降损过程难之又难。

  在调查过程中,88%的受访企业将防损议题全部或者部分提至董事会层面进行讨论,有13%完全没有在董事会层面对防损问题进行讨论。

  相比较全球零售业的情况,没有在董事会层面进行防损讨论的比例只有6%,中国企业的资料显示是其2倍。

  同时,调查问卷显示有15%的受访企业没有专门的防损团队。

  和零售业访谈调研进一步发现,尽管大多数零售企业成立了专门团队对损耗进行监控,但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模式。防损团队的管理汇报模式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防损团队向总经理或首席执行官汇报,有的则向营运总监、财务总监或审计部门汇报。

  管理及汇报模式差异实际上反映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真正的责任人。

  虽然大部分企业将防损纳入新员工的培训课程及员工行为准则中,然而有35%防损人员以及43%的管理人员未得到防损培训,说明防损培训缺失严重。对全球防损调研结果显示,国际零售企业没有防损培训的比例仅为4%,对所有部门进行防损培训的企业比例为35%。

  此外,有22%的零售企业没有进行防损相关的系统培训,只有18%的零售企业对所有部门均进行了培训。60%的企业对部分部门进行了培训,且主要集中在管理部门(占47%)和营运部门(占31%),而采购部门和物流部门防损比例较低,只有18%和10%。

  从接受培训的部门来看,给予物流部门和采购部门进行培训均不到20%,而这两个部门却是内部流程控制中重要的部门,也是损耗形成的重要来源。在和企业的调查访谈中,一些企业在损耗定义中包括了供应商欺诈和运输损耗,这也说明了企业给予这两个部门的培训是不够的。

 

  ■链接:损耗定义需要统一

  在与零售企业的访谈中发现,各零售企业对损耗的定义不尽相同,在对损耗的定义中,一般都包含的内容是盗窃、运营以及流程损失,而其他如商品过期、商品变价、商检质检等损耗,并不是所有的零售企业都包含在内。同样的,全球零售企业对损耗的定义也不同。

  行业协会或许可以扮演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同意损耗定义和计算方法,才能合理判断损耗率,提升零售行业的竞争力。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计划在2011年完成对中国零售行业的损耗率定义的统一和计算方法的标准设定。

 

  ■案例:某国际零售业防损秘诀

  某全球知名零售公司在中国的存货损耗比例为0.31%,其定义的损耗范围包括:

  ●内外偷窃损失

  ●账面错误

  ●流程误差

  ●供货商欺诈

  ●运输途中被盗损失

  其设置了专门的防损团队——公司资产保护部,架构设为:中国总部设CAO(首席资产保护官),全面负责资产保护管理,向亚洲及美国总部资产保护部门领导汇报;CAO下设高级总监、总监;各营运区设区域资产保护总监和会员店资产保护总监,下设区域经理对门店的资产保护事项进行管理。

  公司资产保护部的职责范围主要包括:

  ●营运流程监督

  ●商品调查及质量管理,风险监控

  ●资产保护技术防范

  ●员工资产保护知识培训

  ●盘点。

  该公司采用的防损措施包括:

  在防损设备的投入方面,目前采用CCTV、 EAS、 Alarm等防损技术,未来在防损技术方面还会进一步创新,将引进新的技术快速识别各类风险,例如posdog, ferret系统等;

  在流程控制方面,加强对高损耗商品的监控,分别制定相应程序进行控制,例如对高损耗、高价值商品盘点程序、EAS卷标使用标准、高损耗商品陈列、高损耗会议及定期回顾等;

  在防损目标的贯彻落实方面,公司设立年度防损目标,经过CAO审批后,与营运部门紧密配合,由全国的资产保护经理和店长进行实施,并实行总经理对资产保护工作的问责制;

  在库存管理方面,公司设有专门的库存管理小组,对存货数据进行分析,定时进行例外检查和专项审计。此外,正在建立损耗数据库,对内、外盗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和管理,监控损耗趋势;

  在公司文化建设方面,倡导“人人防损”文化,例如倡导员工诚信月,推广诚信行为规范。

 

  ■策略——止损:就这么简单

  为了帮助中国零售行业改善损耗管理,提高零售企业的盈利水平,毕马威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资产保护(防损)专业委员会共同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公司治理层及管理层对防损工作的重视

  存货防损工作对零售企业的利润水平有直接而且重大的影响,而建立高效的防损机制需要整个零售企业各个部门所有员工的参与,因此,零售企业的治理层和管理层对防损工作必须给予充分重视。除了制定防损目标,治理层与管理层应该更多关注企业防损人才和防损文化的培养,强化防损工作的问责制。

  2,确保和提高防损部门的独立性

  防损措施不应该只是一份文件,而是涉及下至基层经理,上至财务总监,还有内审人员或技术人员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流程。防损部门是对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流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控的最佳职能部门。

  所以,企业要加强流程实施的监控,确保防损部门的独立性就显得非常必要。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获得的信息来看,目前只有不到15%的企业从组织结构的设置上能确保防损部门的独立性。可以想象如果防损部门既对运营总监汇报,又监控运营流程的实施,独立性会受到很大影响。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汇报结构,才能确保和提高防损部门的独立性。

  3,加强流程控制和改进

  在与零售企业访谈中,企业已经提到希望未来重点关注和改进的流程损耗包括:收发货流程、收银流程、工作交接流程、库房管理流程。显而易见,这些流程如果得到优化改进,可以显著降低企业遭遇的盗窃比例。

  此外,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盘点流程的实施。盘点是零售企业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盘点流程的建立和定期复核,独立审核与复盘对于盘点结果的可靠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事实是盘点结果往往不够准确甚至虚假,零售企业经常遭受由于盘点结果不可靠而导致的损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计划于2011年完成建立零售企业标准盘点流程,这将为零售企业进行合格盘点提供有效帮助。

  4,加强企业和供货商的合作

  损耗内部流程的诊断涉及整个流程体系,而供应链是这个完整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与供货商合作可以找到防损的机会。

  与供货商的合作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更优化的包装方式可以降低产品在货架上的破损率,甚至盗窃率;

  物流改进可以降低在运输途中和收发货时产生的破损,包括与供货商共同制定最佳订货点、优化收发货流程等;

  企业和供货商更密切地进行运营计划沟通,特别是促销计划沟通,可以有效地安排供货商的产品生产和促销计划,降低产品在零售企业发生滞销的可能性;

  防止贪污主要体现在零售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包括重要部门的职责划分(采购部、财务部、防损部)、及时与供货商对账、资金收入的用途追踪等。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