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目前,我国推广的安全优质农产品主要包括4个品牌产品,即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也就是常说的“三品一标”产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已超过8万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7万多个,绿色食品1.7万多个,经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农产品接近7000个,登记保护的地域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近600个。据统计,目前已通过认证登记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超过食用农产品商品量的三成。
今年1—5月,我国“三品一标”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总量稳步扩大,质量稳定可靠,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
目前,全国有4894家生产单位的9645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年产量3381.76万吨。其中,种植业产品数占64.5%,畜牧业产品数占16.8%,渔业产品数占18.6%。全国有601家企业、1299个产品新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其中,种植业及其相关产品占71.4%,畜产品占6.2%,水产类产品占2.3%。有机食品方面,已认证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365家、有机农产品1846个。此外,已通过专家评审和公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达144个。
消费者在选购农产品时,可以通过查看标识和相关认证证书来识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我国对“三品一标”实施的是官方认证,4类产品都有自己专门的识别标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凡是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在包装上市时均应标注相应的质量安全标识和认证机构全称。
(中合)
新闻1+1
陕西省:建立健全“五大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近日,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药监局、省卫生厅、省商务厅就近期陕西省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的严打措施和工作进展情况举行新闻通报会。
近年来,陕西省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省认定无公害产地991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43个;认证绿色食品企业65家,绿色食品175个;认证有机食品企业75家,产品95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3个。“三品一标”基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0%。全省大部分设区市明确了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科室,10个市级质检站、48个县级质检站已经编办正式批准成立,工作已全面展开,监管网络初步形成,监管职能基本落实到位,初步建立健全了监管、标准、检测、认证和应急“五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