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天,小鱼就变得难得卖。一些渔民因找不到买主,眼睁睁看着将变质的小鱼扔掉了……而汪保林却从中看到了商机,独辟蹊径搞致富。他通过加工、购销烟熏鱼,年收入竟达20多万元,令周围的乡邻们刮目相看。
本报讯 今年46岁的汪保林,家住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沈湾村的汉江边。因腿有残疾,汪保林中学毕业后,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下地干活。为了生存,20多年前,他从亲戚家借来一辆破自行车,开始购买渔民们手中的鱼、虾,然后卖到邻近的丹江口、老河口等地,从中赚取一点差价,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在与渔民们打交道过程中,汪保林常听到渔民们抱怨:小鱼不值钱、难得卖。到了夏天,有的渔民因找不到买主,只好将变质的小鱼倒掉。这让汪保林记在心里,他开始留心寻找“开发”小鱼的商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给一家餐馆送鱼时,一位来自湖南的客人向他打听,当地有没有烟熏鱼?这让汪保林眼前一亮。他“缠”住湖南客人到自己家里小住,请客人教他烟熏鱼的制作方法。客人离开前,他俩签订了购销烟熏鱼的合同。
汪保林由卖鱼,转行到加工烟熏鱼;由一人加工,发展到鼓励兄弟入伙,再后来发展“下线”30多家;由本地销售,延伸到远销邻近的县(市)……
汪保林加工烟熏鱼最大的收获,是为渔民们销售小鱼打开了销路。小鱼由不值钱、贱卖,到现在的供不应求。去年,汪保林加工、销售烟熏鱼200多吨,销售到湖南等地的熏鱼,为他带来20多万元的年收入。
熏鱼项目规模扩大后,汪保林开始寻求金融机构的支持。因他收购的烟熏鱼数额较大,价格较高,往外发货有周期,造成流动资金欠缺。而谷城沈湾信用社一次次解决了他的资金周转难题。
汪保林讲诚信,收购的烟熏鱼总是以质论价,从不压级压价;发往外地的烟熏鱼从未掺杂使假;正是因为汪保林信誉好,从信用社累计贷款8000多万元,没一笔逾期,年年被沈湾信用社评为一级信用户。
汪保林不但个人富了,还带动了众多乡邻和渔民致富,当地渔民兄弟们都夸他是“活财神”。
(通讯员 马明刚 易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