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河南省登封市的一名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带头人,他所在的徐庄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地道的山区社。曾经,这个基层社的仓库坍塌后成了一个生活垃圾场,这个基层社一度濒临倒闭,他的上任,让这一切成为历史,让一个山区供销合作社焕发出勃勃生机。他叫王国强,2007年10月,受命于危难之中。
登封市徐庄供销合作社地处豫西嵩山腹地,是一个偏僻的山区社,因受市场的影响,加之管理的混乱,到2006年底,该社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单位无人管理,职工全部下岗,就连仅有的看门人员也是常年不发工资,因欠社员股金,股民上访告状的是常年不断。社里原有的旧仓库坍塌后成了一个生活垃圾场,当地党委、政府因创建卫生乡镇,对这个“特有”的垃圾场更是不满意。
2007年10月,王国强受命于危难之中,走马上任徐庄供销合作社主任一职。
王国强自参加工作就在供销合作社,是一个老供销合作社人,对供销合作社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体制原因,他下海做起了生意。但仍关心着供销合作社的稳定和发展,多次维护供销合作社利益。
上任后,面对这个外欠债务大、经营阵地小、矛盾问题多、社有资产少的基层社,王国强也曾有些失落。但想起组织的信任、职工们的呼声,他正视困难,开始寻求新的生存之路。
于是,他与其他领导班子对该社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查找问题症结。同时还到周边的基层社学习取经。经过整整一周的梳理,大胆提出,对基层社进行彻底的改造。即开发闲置资产,进行升级改造,拓展经营阵地,提升供销合作社形象。他抓住该镇创建国家卫生城镇的有利时机,果断决定对成为垃圾场的旧仓库全面进行改造建设,建造徐庄供销合作社商住楼。
改造建设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为此,王国强实施了开放办社、多渠道集资的方式,还把自己做生意多年积攒的钱垫付进去。2008年4月,经过多方努力,徐庄供销合作社商住楼工程建设正式开工了。经过近一年的建设,2009年5月,投资800多万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商住楼终于落成,仅商业经营面积就达2000多平方米。商住楼一、二楼为供销合作社商场,三楼以上为职工住房。就这样,昔日的垃圾山变成了宽敞、靓丽、美观的新供销大厦。
就在商住楼工程完工之时,登封市全面启动“新网工程”建设。于是,王国强又紧紧抓住这有利时机,赶工期,抢时间,积极参与“新网工程”建设。
为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王国强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谋划乡镇超市建设,提出了拉高坐标,提升标准,努力把这个超市建造成为登封市标准最高、管理最规范的乡镇级超市的目标要求。之后,他多次组织班子人员到新密、巩义等周边县市参观学习,并结合实际,尽量突出特色。建设过程中,他严格遵照 “新网工程”建设的标准,达到营业面积不小、硬件设施到位、经营环节畅通、经营标识统一的要求。同时严格进货渠道,严把商品质量关,绝对使劣质商品不进店、过期商品不上架,真正使群众能够放心消费。真正使“新网工程”成为满足“三农”生产生活需求的绿色流通网。时下,徐庄供销超市营业面积达600平方米,经营品种近4000种,日均销售额超万元。
有了前期商住楼建设的经验,之后,王国强又开始对原有的老门店逐一进行改造。如今的徐庄供销合作社经营面积由原来的200多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400平方米,社年收入由原来不足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32万元。不仅扭转了亏损局面,而且成为了登封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一颗新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国强没有满足现状,正在酝酿新的发展规划,打造一个全新的徐庄供销合作社,真正使供销合作社重新走进老百姓的心中。
(作者单位:河南省登封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