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中国矿业大学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正式签署了共建中澳矿业研究中心。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优先发展领域为地质勘探、采矿与安全、选矿、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态环境修复、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等,并努力打造成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政、产、学、研、经相结合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设在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大学为中澳矿业研究中心提供办公与科研场地,矿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的运行提供实验设备等设施条件。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成立地质所、采矿所、煤基燃料研究所(地下气化)和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研究四个研究所。并成立中澳矿业学院。
地 质 所
地质所以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矿业工程学院为基础,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通力合作确保实现中国矿业大学和澳方相关机构及高校合作的无缝对接。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为全国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首批启动的“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首批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所在单位。
资源学院现有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煤及煤层气资源等5个本科生专业,此外还拥有“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煤炭资源”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地学类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工科特色鲜明、理工科协调发展的合理学科布局,具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实力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备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研究条件,已成为国家地学类高水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矿业工程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的采矿科,2007年10月成立矿业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现设采矿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和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研究所。采矿工程系下设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研究所、资源规划与开采研究所、岩层控制研究所、矿山震动与冲击研究所、井下充填开采研究所。
采矿工程专业近年来在国内权威机构专业评价排名中一直名列第一,2007年以全优成绩通过教育部采矿工程专业认证。学院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和实验设施,现设有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矿业工程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岩层控制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实验平台;矿业工程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采 矿 所
采矿所以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等为基础,组织矿业开采领域的专家、教授,努力实现煤炭资源由传统的开采方式向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式转变。
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整合两校原“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相关优质资源基础上成立,依托“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和“矿产普查与勘探”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共建的一个国内领先、高度开放的科研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经科技部2006年7月批准建设,并于2009年9月通过验收。
实验室根据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和为煤炭工业“保障资源、安全开采、洁净利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的目标,将建设成为国家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科技的研发基地,解决国家矿山开采与安全工程重大技术问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创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开展对外科技合作及学术交流的中心。
围绕煤炭资源高效、安全和环境友好开采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致力于煤炭资源勘查评价与资源特性、煤炭开采地质保障理论与技术、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应用技术的科技开发及成果的转化。
目前,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固定资产31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33台件,场地7588平方米。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几十项国家级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开展对外科技合作方面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波兰、加拿大等国家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专家有着密切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多次成功举办了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安全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2007年11月,经学校研究决定,依托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组建安全工程学院。学院现有安全工程、消防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国内权威机构专业评价排名中均名列第一。学院下设通风与防灭火研究所、煤矿瓦斯治理研究所、煤矿瓦斯防治与利用研究所、煤岩动力灾害研究所、突出预测与安全装备研究所、安全监测监控研究所、安全工程研究所、消防工程研究所、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和安全检测检验实验室。
针对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火灾等重大自燃灾害防治所需解决的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学院形成了四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矿井安全监测监控和矿井通风与防尘。
安全工程学院以建设研究型学院为目标,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争取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和实验装备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煤基燃料研究所
煤基燃料研究所主要以煤炭地下气化为研究方向,同时向其他方向进行延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工业地下气化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煤炭地下气化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的支持下,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综合试验台,可完成不同煤种及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下煤炭地下气化过程发展规律及工艺参数的模型试验研究。
2010年11月22日,由中国矿业大学和华亭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难采煤有井式综合导控法地下气化及低碳发电工业性试验研究”项目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中澳学院煤基燃料研究所的设立必将推进煤炭地下气化研究的国际化,同时也利于煤炭地下气化研究成果的国际化推广应用。因此,中澳学院煤基燃料研究所的设立为中国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煤炭资源的多途径利用及遗弃煤炭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的方向。
矿业经济和环境法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组织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外文学院的相关专家,参照澳方在矿业经济与环境法方面的相关经验做法,结合中国煤炭工业的实际情况,研究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的相关问题,形成适合中国特色的矿业循环经济,同时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我国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的不断发展。
中澳矿业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中澳矿业学院是隶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挂靠在中国矿业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下的人事和财务相对独立的办学单位。中澳矿业学院旨在整合中国矿业大学对澳教育合作资源,充分发挥各合作高校的专业学科优势。中国矿业大学成立中澳矿业学院实体机构,主要包括:学院机构、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授联席会。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将是培养学生和开拓双方市场。中澳双方将积极推进中国矿业大学在澳大利亚建立“中澳地矿学院”及“墨尔本矿业俱乐部”。对于2011年即将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中国年,中澳双方将举办相关的学术交流项目、学生交流项目、教师交流项目和企业交流项目。
(毕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