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7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家电前沿


  消费电子产业将高层次竞争

  在WTO红利消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上涨周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走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通胀压力增大的众多外部因素影响下,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性产业——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面临着利润空间被压缩,国际竞争力下降、产能无法释放的困境。

  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摆脱现实困境并真正获得产业提升的唯一办法就是多层次的整体创新。在中国,单靠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无法在本质上提高中国消费电子整体竞争水平的,需要发挥中国体制的优势,聚集官、产、学、研的集体力量,实现产业协同创新,提升中国消费电子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实现产业从“快”到“优”的模式转变。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组织后的十年间,中国电子产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据世界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5098亿美元,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9727.6亿美元,实现了近6倍的增长。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1241.1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0128亿美元,增长了8倍。中国的消费电子产业在1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23%的平均增幅,远远领先于中国的GDP增幅和整个进出口的增幅。

  中国入世以来,经济发展迅速,高端电子企业也越来越多,海尔、长虹、TCL、联想、爱国者等全球消费电子企业由大变强。据统计,中国在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电风扇、豆浆机等多个产品上名列世界产销第一。中国电子产业通过规模化转型、产品的技术升级,实现从制造向创新的全面升级。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这给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和发展带来新一轮的机遇。未来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高端电子技术研发和系统服务的平台,会有更多的国际知名电子企业将新产品研发和投资引入中国,从而形成新的增长点。

  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消费电子展,SINOCES将向中国企业和观众带来尖端的产品、前沿的技术以及最新的应用趋势,率先引领行业进入高层次竞争,加速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一体化进程,从而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优化升级。据了解,SINOCES连续六年获得增长,尤其2009年在全球主要消费电子展普遍缩水的情况下,实现了唯一增长,这体现了SINOCES综合实力和品牌凝聚力。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制造基地和第二大消费电子市场。在SINOCES的带动下,中国电子产业有望步入新10年发展的快轨道。 

(李际刃)

  商用市场与零售市场节能惠补应齐推进

  6月,在国家节能家电补贴政策暂告段落后,北京市拟在年内继续推进节能家电补贴方案,对二级能耗以上的空调、热水器、电视机在内的三类家电进行不等额补贴。据悉,目前的政策都是针对于零售市场中的家用电器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商用市场(B2B)是否也需要政府的拉动政策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

  以商用平板显示为例,2010年商用平板显示国内市场销售量已达282万台,销售额达98.9亿元,量额分别同比增长43.2%及20.1%。奥维咨询(AVC)预计,2011年该市场将仍具有良好的成长性。由于零售市场的品牌竞争格局基本成熟,且价格竞争激烈,而商用市场良好的成长性及相对较高的产品利润率使厂商也纷纷加入商用这片蓝海市场。

  相比民用市场,商用电视应用更加广泛,酒店、楼宇、民航、娱乐场所、零售业等应用无处不在。且商用市场中大尺寸、长时间运营(甚至7×24小时)等需求特性使节能环保尤为重要。若政府出台相关节能补贴政策,或将进一步推动商用市场向节能环保挺进。

  进入夏季,“限电”被关注。据了解,《2011年度上海市有序用电方案》已获批实施,首次将商业及居民等非工业用户也纳入了让电范围。限电的原因是由于电力资源紧缺,最好的方式是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在高能耗的各类产品中推行节能,促使企业对节能环保的重视,从而研发出各种新型节能技术的产品,来带动整个社会提高节能效率。

  奥维咨询(AVC)认为,政府针对商用市场若出台相关节能补贴政策,其推动作用主要将体现如下几点:一是面对利好政策将会有更多的品牌进入商用市场,共同推动商用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二是推动LED技术在商用市场的普及,逐渐替代CCFL;三是加速更新换代速度,拉动商用显示市场需求增长;四是政府拉动了商用市场内需,同时节省了能源,推广了绿色消费,达到双赢。

(方颖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