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他从部队中走来,带着纯朴、热诚和对家乡的一份真情,走进了这片属于他的空间;他向田间走去,怀揣着回报大地的梦想,来到了这块渴望耕耘的热土。
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金融机构的 “掌门人”,李学军一次又一次地说:“我们面对的都是农民,做的是最基层的工作,但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我自己也是农民的儿子,了解农民的疾苦。正因为了解,信用社的一切工作都做到了为农民着想。”作为乡信用社主任,李学军最大限度地施展“权力”,用点点滴滴的信贷资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大龙山村丁双全家,原本生活还过得去。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孙子得了白血病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低谷。为了给孙儿治病,家里把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还借贷了8笔贷款,然而这病就像个无底洞深不见底。李学军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个家庭走出困境。一天清早,他就早早地出发前往大龙山,徒步走了2个多小时的路才到丁双全家。李学军了解到,他家除了在山上有点树外,已经身无长物。李学军奇怪地问:“你们怎么不卖树呢,这也能赚不少钱呢。”“我家的山比较偏僻,路不好走,没人愿意去,更别说卖钱了。”丁双全苦恼地说。李学军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打电话联系买主。几个小时后,一位姓熊的林木商在他的说服下终于答应买下这些树。现在,老丁只要一听别人提起李学军,就充满感激地说:“我们家有今天,全靠佘家坪信用社的大力支持,李主任真是比我们的亲人还要亲哪!”。
李学军到农户家中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后检查,都和农民打成一片,有的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政策,了解不深不透,问起来没个完,李学军就一个劲儿地宣传、解释。他说只要农户从我手里贷的款,能发家致富了,贷款到期能给还清我就满足了。
佘家坪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却收入不了多少钱。李学军上任后,开始积极地与乡政府沟通,为乡里的种养能手提供支农贷款,重点发展养殖业和林业。几年来,佘家坪农村信用社累计给养鸡户发放贷款305万元,养鱼户160万元,喂养豪猪户120万元,给包山林户发放贷款40万元,木材收购户每年300多万元。乡长说:“没有信用社和咱李主任的支持和帮助,哪能有现在佘家坪乡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呢。”
农民熊金武一直在进行木材收购,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整天愁眉不展。李学军了解情况后,亲自带领信贷员到熊金武家走访调查,和他交流贷款的可行性,在确定贷款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最终同意向熊金武发放贷款,四年来,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达115万,每次都是年头贷年尾还,现在,熊金武不仅偿还了全部贷款,而且资产还从原来的不足2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万元。
如今在佘家坪,只要你提李学军,没有不树大拇指的,“致富领路人”、“支农及时雨”等赞美之词也时常出现在耳边。然而面对大家的赞誉,李学军只是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信合干部,我所做的也都是我应该做的。”简单的一句话,不仅展现了一名普通信合干部的朴实无华,更诠释了他对为人民服务事业的无限真诚。
群众的评价,朴素,真切。
大德无碑,大象无形。
谁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就把他刻上心碑。
这是最简单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