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一五”期间,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在面对各种困难、挑战及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在经营理念、规范管理和经营模式上不断突破,演绎了一个破茧化蝶式的发展传奇。2010年,农四师供销合作社的商品销售额首次突破11亿元,成为全师3个销售额上10亿元的国有企业之一。
2006年以前,农四师供销合作社面对了极其艰难的发展环境:每到棉花采收季节,伊犁地区棉花市场的两大轧花厂采取低成本经营和高价格收购的办法与农四师供销合作社的棉麻公司争夺资源,农资市场更是“战事”不断,先后有5家农资企业进驻伊犁市场。这些农资企业在经营设施、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运作的灵活程度比农四师供销合作社下属的农资公司有明显的优势。日杂公司在烟花爆竹和废旧物资方面所占的市场份额更是少得可怜。市场区域被打破,不正当竞争问题突出,资金严重匮乏,经营成本较大,缺乏完善成熟的营销网络,深层次的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这一切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
面对种种危机,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变劣势为优势成为农四师供销合作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农四师供销合作社确定了崭新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效益高的主营项目为主、以相关项目为辅的稳步发展原则,加快经济结构和战略调整,坚持投资多元化、做强主业的方针,积极推动棉花产业化进程;加强内部管理,有效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构筑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推进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手段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全方位转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经营思路和理念的突破及正确发展战略为农四师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农四师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渠道不断拓宽,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经营网络越来越完善,为农服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在实现与棉花资源非常丰富的奎屯开干齐和车排子两个轧花厂合作经营的基础上,2006年4月,农四师供销合作社注册成立了奎屯创锦棉业有限公司,投入技改资金762万元对轧花厂进行了彻底的更新改造。同时与浙江新大三利公司、奎屯创锦棉业有限公司、自治区农资公司共同出资1700万元收购了乌苏宝鑫棉业有限公司。此举使2006年供销合作社下属的棉麻公司棉花经营量达到27378吨,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创历史新高。
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基础上,农四师供销合作社经营范围逐渐涉足其他经营领域,2006年与农五师新赛股份、恒信外贸公司共同出资350万元重新组建伊犁恒信油脂有限公司,当年生产成品油3663吨,油粕5968吨,利润达100多万元。又与六十九团、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等合作,共同出资200万元建起了地膜厂,当年购进原料520吨,生产地膜450多吨。截至2010年底,社有农资公司已在14个团场设立分公司,依托国家“万村千乡”政策建立265个直销店和18个农资超市;通过与生产厂家以股份制合作形式在乌鲁木齐市设立新疆祥盈农资有限公司,现已面向南北疆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7个;同时与地方经销户合作,成立地方市场部,努力扩大地方市场份额,在地方与57家个体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5年间,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商品销售年均增幅为39.9%,增加产值年均增幅为37%。企业4年实现发展的“三级跳”:2007年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58662万元,同比增长111%;2008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60565万元,同比增长3%;2009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74805万元,同比增长23.5%;2010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1亿元,同比增长50%。
目前,农四师供销合作社拥有农资公司、棉麻公司、日杂公司、奎屯创锦棉业有限公司、昭苏天雪乳制品有限公司等5个国有全资公司、8个控股公司、4个参股公司。一个跨地区、跨行业、产权多元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的雏形基本形成,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大市场、大流通、大服务”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为延伸农四师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企业发展需要新引擎,步入“十二五”后,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将以市场化、产业化为目标,建立管理科学、运作快捷、通畅高效,与“三农”联心联利的经营网络;将统筹规划对供销合作社发展有推动作用和重要影响的项目,吸收区内外社会资本和强势企业的资本,走联合与合作经营的道路,积极发展各种经济组织。“十二五”期间,农四师供销合作社将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到2015年,全社商品销售额将达到20亿元。
(陈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