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7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提高公众应急能力是关键

杨小豆

  7月5日晚7点多,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团河南村,一家化工企业的原料因遇热遇湿发生化学反应,挥发出带刺激性味道的有毒气体。据村民回忆,当时在屋内闻到了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村内的大喇叭反复广播,提醒全体村民立即关闭门窗,以免让异味进入房间,闲散人员尽快撤到安全位置,而在外暂避的村民分散在多个位置,有人戴口罩,有人用毛巾捂住鼻子。

  7月2日晚20点11分,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火车站二楼一储物间突发火灾,所幸消防队员及时赶来,在火势蔓延前将其扑灭,500名乘客被疏散,未造成人员伤亡。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水、电、气、暖等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增建,水患、火灾等事故灾害和突发事件难以完全避免,这些都对公民的应急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公众的危机意识淡薄,对应急重视和了解程度不足,加之日常应急教育较少,应急演练开展不普遍,许多公众并没有系列掌握应急知识,甚至对于最基本的逃生知识也是一知半解,造成了应急能力普遍低下。调查显示,48.6%的民众在火灾发生时不懂得如何逃生自救,52%的人甚至不认识消防安全标志。而且,直至目前,我国一直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系统、综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即便一些地方实行了应急教育,其内容也相对陈旧,且应景作秀色彩浓厚,“演习”形同“演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因而,加强和完善应急教育,切实提高公众应急能力已势在必行。

  要提高公众的应急能力。首先要利用各种媒介和传播手段,广泛宣传应对危机的各种知识;加强基础教育,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保障安全的方法技能。此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演练,全面动员,强化全民的危机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把应急演练与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全民应急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