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7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四代感党恩
□ 王保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由衷地感谢党的恩情,感谢党的培养,感谢党的教育。

  我在部队戎马生涯17载,是党培养我成长为一名军官、干部。转业时,不少战友想方设法进公、检、法、工商等部门工作,唯独我选择了山西省平遥县供销合作社,并且一干就是20余个春秋,这份情结也源于我的祖辈和父辈。

  我爷爷从1949年就在沁源县王和、郭道供销合作社工作。爷爷是第一代供销合作社人,也是共和国第一代翻身得解放有了工作、有了地位的职工,爷爷从心里感谢党的领导。他从学徒时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双手可打算盘。供销合作社逢月盘点、结账,他往往是一核就准,分毫不差,人称“算盘王”。爷爷常说,他们那时候进货、送货,硬是靠“铁脚板”和扁担,为老百姓服务,与群众结成了鱼水关系。爷爷退休后回到原来的村里,农民还是热情地请他去家里吃饭,这虽是小事,却印证着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鱼水情,反映了昔日供销合作社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我的父亲成年后,接班跟随爷爷在王和供销合作社工作。我记得上小学时,珠算就是父亲手把手教的。他常常让我练习“二相公担水”、“凤凰展翅”等各种算法。从小父亲就常常告诫我们兄妹,做人要真,做事要实,说话要诚信,生活要节俭。当时,商品紧缺,干啥都是凭票证供应,但父亲从未带紧缺商品回家。当时的供销合作社正处于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辉煌时期,“供销社”三个字像金字招牌一样,深深地烙在了百姓心中。

  我到供销合作社工作时,正好是1988年底,供销社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市场经济下个体经营户遍地开花,供销合作社的职工有不少经历了下岗、失业、再就业。我所在的平遥县社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迁。但改革开放造就了一群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奋发进取的供销合作社人。他们迎难而上,求真务实,突破经济转轨期的困境,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便民店、连锁店遍布农村,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平遥县社到2011年5月底,共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专业协会2个,新建日用配送中心3个、便民店162个,现有配送车30辆,年配送额近9000万元。群众们高兴地说:“供销社又回来了。”

  令我们全家高兴的是,我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就业了。如今,她就职于“中国棉花信息网”,专职全国棉花信息采编工作。几年来,她以记者的身份,跑遍祖国大江南北,目睹了供销合作社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年“七一”前夕,女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以笔抒情,讴歌党的好领导,充满感情地报道了供销合作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

  一个甲子循环轮回,供销合作社60载风雨兼程,为社会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我们家老少四代正好是供销合作社风云变迁60载的见证人,我们坚信供销合作社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祖国会更好,我们的党会更强大、更加朝气蓬勃。(作者单位:山西省平遥县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