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生鲜经营 物流先行

整理/本报记者 赵晓娟 摄影/刘海燕

  张明昆
  李燕川
  陈光优

  编者按

  生鲜经营是核心竞争力不假,但不是每个企业都擅长生鲜经营,也不是每个经营了生鲜的企业都有了核心竞争力。从2005年开始涌起的生鲜经营潮,直至今天,仍然是许多企业经营上的桎梏,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在生鲜物流配送方面的长期困惑:

  一是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被传统观念的束缚,加上国内连锁企业经营者的生鲜经营水平,生鲜联营制在相当长时间占有了国内连锁超市的主导地位,造成了生鲜商品的加工、生产、配送过度依赖联营商。

  二是随着零售行业业态多样性的改变,不仅包括大卖场、量贩店,越来越多的社区店、标超开始出现,但是联营商更愿意为前者服务,造成中小卖场在生鲜方面配送不及时、质量不好、单品品种数较少等问题。基于此,许多连锁企业家在近年里开始涉足生鲜自营。但是,生鲜自营化离不开物流配送的强有力支持。

  所以,连锁企业必须通过生鲜模式的完善、提升配套生鲜供应链管理水平。在《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日前于合肥举办的第八届全国连锁超市战略发展论坛上,一些优秀的零售企业与业界分享了自己企业生鲜物流的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1.5小时的配送

  张明昆/台湾松青超市原总经理

  从产地到冷藏,从配送厂到门店,从门店到货架,松青超市都有一系列的流程。

  在松青超市,生鲜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蔬菜水果,然后是水产畜产,最后是鲜奶等乳制品。

  松青成立配送厂的标准是:配送半径是距离店铺一个半小时车程的位置,例如,松青超市的蔬菜都是从农户的地里直接采摘,刚摘下的蔬菜第一步先进行冷藏,然后送到松青的配送厂,配送厂再进行分装,一个半小时之内送到各门店,而门店收到蔬菜后第一个动作是直接上冷藏货架,多余的则放入预备的冷藏库。

  水产则是直接从产地采购活的,到了配送厂全部杀好、洗好、包装好,流程跟蔬果一样。松青超市在乳制品的配送方面有一个创举,把所有供应商的货不直接送到门店,而是全部送到配送中心,这样可以减少门店跟每个供应商的接洽。冷藏库的温度设定在摄氏4-7度,每天供应商会在固定时段全部将货送入冷藏库,在每天上午10点开门之前把各门店所需货品配送完毕。

  关于食品安全,在蔬果方面,松青超市用两次检测彻底杜绝农药残留,在产地做第一次检测,到了配送厂做第二次检测,以确保万无一失。比较麻烦的是水产,松青通常的做法是预留样本等待检测,检测项目一般是重金属之类。畜产品则是认证,针对每天当批的批次进行检测,并且会把检测的项目和结果放在店头,让消费者清楚各种产品的安全性。

  整个检测时间大概是1小时20分钟,可以检验出88种农药残留物质。在非生鲜的食品中,尤其是冷冻产品,在有效期还剩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将其下架以确保所有食品安全。

  除了安全,在质量上,松青超市也下了不少功夫。在松青,顾客可以对水果进行甜度检测,不甜包换,正基于此,松青在顾客心中的分量大大提升。

  联营生鲜必死无疑

  李燕川/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在计划经济时代,超市发基本上承担了整个北京海淀区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品,所以在海淀区很早就建立了库房,就是现在配送中心的雏形。

  生鲜最开始是自营,到了上世纪90年代联营制开始兴盛,超市发把生鲜区域租给个体,进行联营;到了2004年前后,超市发觉得联营制的管理存在很大问题,最主要是价格问题,因为超市发没有定价权,采购是联营方自己做,所以超市发越发感到联营生鲜,必死无疑。

  超市发从2005年开始自营生鲜,而且超市发比其他超市有一个优势,就是原来蔬菜公司的人员并没有离职,我把这些员工重新组合起来,在全国各地进行采购。同时,把库房改成配送中心,一个是果菜配送中心,一个干货配送中心。目前超市发在全国有74个蔬菜基地,比如河北固安县,张北县等,从这些蔬菜基地采购后直接送到配送中心,加工后再配送到门店。

  但从2010年开始,超市发直接从地头加工,然后再配送到门店,减少中间环节,也减少了配送成本。而且,果菜这方面超市发有一个独创,即双向运营,由于超市发在承德、宣化这些地区也有分公司,每次把分公司的货送到当地以后,回来的时候会从当地直接把这些地区的果菜拉回来,双向物流既降低了成本,也把地方的产品带到北京销售。

  超市发从选择商品、进货、运输、储藏、销售甚至售后,都比较注重商品质量安全问题。超市发的做法是请一些专业的人员,比如农科院的教授,定期去我们的基地、配送中心去抽检,也会请技术监督局和工商局的人员去我们的供应商和厂家去抽检。

  其实说来说去一句话,企业不管经营什么,必须要有良心。在进商品之前,先扪心自问一下,这些东西自己吃不吃,用不用?如果自己可以吃,可以买,那么食品安全就有保障了。

  每天开三次门

  陈光优/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从超市发展的业态来讲,生鲜是核心的竞争力。

  永辉在跨区域发展过程中,30%的商品由全国配送,40%的商品是从当地采购,另外30%的商品由供应商配送。

  由全国配送的商品,在物流方面我们注重两点,一是通过商品的混合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另一个是通过区域的混合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当地采购的40%的商品配送,我们和其他卖场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的超市每天有三次开门时间(正常营业时间是7点开门)。

  所谓的三次开门是指,第一次开门是早上7点半,在这之前,第一次配送已经完成;到中午12点至1点的低峰时段,早上的果菜已经不新鲜,所以开始配送一批生鲜,到了下午3至5点是第二次开门;晚上6点过后,这个时间段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白领,我曾经考察过安徽省的好多超市卖场,消费者在这个时段一般很难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所以我们第三次的配送时间是晚上6点多,第三次开门定在晚上7点。三次不同开门时间,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可以保障每个时间段的生鲜产品都是新鲜的。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响应商务部近期下发的通知,要求各企业在“一荤一素”上做到相应建设,也就是给消费者提供放心肉、放心菜。

  永辉从三方面来解决放心肉、放心菜的问题。在检测方面,每天开店之前,对配送来的蔬菜水果要做农药残留检测,家禽、猪肉则要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而且要有相关部门提供的相应报告。

  第二方面,在生鲜的盘价方面,确保每种生鲜产品每天都要做盘价跟踪,每天的进货数量与销售数量和库存数量一定要吻合;第三方面是对商品进行定期检查,所有的商品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当地进行检查。

  释疑

  问永辉生鲜每天三次配送,成本压力怎么解决?

  陈光优:永辉在每个城市开第一家店的时候,每天三次配送对我们的成本压力的确很大。但是随着门店数量增多,达到7-10个门店的时候,成本压力就会缓解。尤其是夜间生鲜的销售突飞猛进,使得销售额超过了成本。永辉超市2010年4月进入合肥,在之前一个月,我对合肥的超市进行了考察,发现下午5点以后,当地大多数卖场根本就没有新鲜的蔬菜,永辉立刻决定进入合肥,短短一年多,仅夜间的销售额就比刚进入合肥时提高了70%-80%。截至目前,永辉在安徽有8家店,今年计划开到15家左右。

  问大的企业都会自建生鲜配送中心,但前期投入较大,管理难度较高,如果一个中小企业的年销售额才有2亿,应该怎么办?

  李燕川:中小企业建不建配送中心得因企业、因地而异,现在许多供应商也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超市只需要跟人、跟车就行。不管建还是不建,中小企业在商品品种上的选择应该求精;还有一个是第三方物流,能为企业提供配送服务的物流公司很多;第三就是进行联合采购,虽然联采的品种不多、采购额不大,但仍会有很多优势,能解决不少配送问题。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在起步阶段,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联营制也不失为一种模式。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