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7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耄耋之年 信念永存
——记96岁高龄共产党员折存仁
保 华

  折存仁, 1916年4月1日出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1954年4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退休32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与党组织的亲密联系,对党的执著追求和崇高信仰从未间断过,他对党的事业无限热爱和高度关注的精神感染着我们身边每一位共产党员,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淡泊名利 笑谈人生

  折存仁,1952年9月因思想进步,为人忠厚老实,敢于吃苦耐劳,被当时的固原县党组织选送到干部轮训班学习,从此他就成为一名党的忠诚战士。由于他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中艰苦朴素,1956年被组织上任命为县水利科副科长。对组织的重用,他十分珍惜,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58年,他开始担任黑城星火公社第一任书记,1962年为支援国民经济建设,遵循“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他从公社书记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转到供销合作社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他从未因个人待遇向组织提过要求,从未因生活清贫向单位伸过手。解放初期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条件十分艰苦,他身为主任总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几十年来,他从未利用职务之便解决自己的问题,生活上十分拮据,退休时连住房问题都没有解决,现在仍然住在固原市原州区清河镇饮马河村。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工作人员,为供销合作社职工作出了表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供销合作社曾经有一段时期因企业经营不景气,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有些退休职工怨声载道。他却十分大度,理解企业的难处,从不给单位提过分的要求。他常常说服身边的职工,我们搞企业的要靠打拼和不断努力才能赢得市场,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辛勤付出才会得到回报。他虽然退休了,但心却永远关心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时刻牵挂着单位的兴衰与生存。

  爱心无限 帮贫济困

  2008年,四川省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当大家还沉静在悲痛之中,他却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身份向联社党支部提出捐款,虽然只有区区50元,却足以表达出一名老共产党员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高尚品质。

  近十多年来,只要单位党组织号召献爱心或帮贫济困活动,他都能带头参与,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和挚爱。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持之以恒献爱心,折存仁就是这样一位坚持做好事的老人。从他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老共产党员虽然很普通,但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

  追求信仰 高风亮节

  1979年退休时,折存仁的工资只有75元。由于所处企业差别,他的工资与那些跟他一起参加工作的老同志无法相比,但他却坦荡地说:“待遇不能比,但我活的是健康,追求的是对党的信仰。”

  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党组织保持联系,退休不退党,不间断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关心单位的改革发展状况,给在岗的共产党员做出了榜样。

  2000年他所在的原单位进行企业改制,一些职工借改制之名想私分供销合作社资产,他却语重心长地引导大家,供销合作社资产是几代供销人艰苦打拼下的积累,是集体财产,我们要想办法继承和发展,不能借改革之名吃光分净,这是违背国家改革政策的,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朝前看,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与说服,企业开发改造工作得到了顺利推行,他为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做出了极大贡献,深受广大职工的爱戴和崇敬。

  几十年来,按时足额缴纳党费,是他遵守党章的具体表现,只要单位组织党员活动,他都能按时参加,给年轻党员讲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受年轻党员的欢迎和爱戴。

  他确实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老共产党员了,他是一位小人物,没有干过轰轰烈烈大事,但他的平凡经历,对党忠诚、对革命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党的无限敬仰和崇敬,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永远学习的典范。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