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国种子加速进入国内市场、国内传统种业发展遭遇困境的严峻形势,山东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围绕寿光市委、市政府扶持农业种苗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服务模式、产品体系、管理机制”三项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服务层次和深度,积极推进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发展,全面提升了寿光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五年来,寿光农商行已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亿元,促使寿光市国产蔬菜种子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打破了“洋种子”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寿光市也实现了由“蔬菜之乡”向“种子之都”的蜕变。
种苗基地变成了“绿海洋”
走在寿光市大西环路上,绿油油的小西红柿、无刺黄瓜、彩椒等各色种苗变成了一片绿色海洋。这就是占地近7000亩、年培育种苗15亿株、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及出口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寿光种苗产业基地。
时间回到2000年,当时30多个国家的种子公司先后在寿光建立了蔬菜种子研发、推广基地。到2006年,“洋种子”在寿光销售额达4.1亿元,占当地蔬菜种子交易额68%,同时,国外蔬菜种子价格比同类国内种子普遍高出2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寿光农商行紧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信贷投放,通过发放“种苗助力贷”抵押贷款、“4+1”农业产业链贷款、商业承兑汇票等,全面支持蔬菜种苗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寿光市种子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建立24处良种繁育基地,发展蔬菜作物制种1.5万亩,常年种子总产量达0.2万吨。如在寿光农商行的支持下,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2010年育苗6000万株,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种苗60%销往全市各地,40%销往江苏、天津、新疆等地,种苗基地发展到120亩。
顺势而为铸就“寿光创造”
国外种子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菜农购买国外种子需要付出高昂成本。为扭转国内农业种苗产业发展不利局面,切实将寿光打造成为“种子之都”,寿光农商行借助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快种苗产业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的政策东风,成立“绿色种苗银行”,推出“种苗助力贷”抵押贷款,建立“绿色通道”,加大帮扶力度,铸造了种苗产业“寿光创造”的发展奇迹。
“寿光种苗产业实现了‘寿光创造’的蜕变,这里面既有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也离不开农商行的大力支持。”寿光市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桑毅振说。
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间,潍坊、寿光各级政府先后推出了专项科研资金保障、政策引导银行加大扶持以及种苗产业风险补偿机制等有效措施,为寿光种苗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而作为全市金融综合实力最强的金融机构,按照寿光市政府《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方案》要求,寿光农商行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推出了“种苗助力贷”抵押贷款,客户从提出贷款申请到获取贷款资金仅需5天时间,方便快捷,有效解决了从事种苗培育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发展初期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
不仅如此,寿光农商行还拿出2.1亿元专项信贷资金优先支持以寿光蔬菜研究院种业公司、寿光恒大种苗有限公司、寿光新世纪种苗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寿光市种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大良种研发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研发小西红柿、无刺黄瓜、大小黄瓜、彩椒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苗种发展,带动支持全市建设良种繁殖、育苗示范基地15处500亩、育苗温室大棚15万平方米,实现国产种子占市场份额的70%以上,为全市菜农降低种苗成本1.3亿元以上,使农户增产4亿公斤以上,增收2亿元以上。
“寿光创造”让农户得大实惠
寿光市稻田村村民李世杰今年种的是辣椒,用的是寿光本地企业培育的“中寿12号”,“比国外的‘洋种子’每颗便宜一二毛钱,每斤比市场其他辣椒多卖了4毛钱,一个棚多卖近4000元,现在村里种菜户基本都认‘中寿12号’。”李世杰说。
随着农商行信贷支持力度的加大、种子龙头企业的壮大,有效降低了农民购买种子、种苗的成本,“中国创造”的蔬菜种苗真正让寿光全市蔬菜种植户获得了巨大的实惠。2011年1-5月,寿光蔬菜研究院种业公司带动1.2万户农户,推广种植的4.2万亩甜瓜、辣椒品种,产量约为进口种子的1.1倍,价格仅为进口种子的20%-30%,全市每年仅种苗费就节约1.3亿元以上。同时,每个大棚较国外同类品种增产10%左右,全市农户共增收7.8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