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某集团开始做整体信息化的时候,经过招标选型,最后和国内某知名管理软件公司签约。除了集中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系统和OA办公系统之外,还牵扯到对主营业务的管理。由于主营业务的管理在市场上没有合适的商品化软件匹配,最后考虑定制开发,出于品牌效应和质量考虑,选择由同一家供应商来做。甲方为了帮助软件公司熟悉业务,还提前做了很多需求整理的工作,帮对方理清了需求的大框架。
但随后问题就出现了。对方并没有按合同签订的1个月内安排开发团队进场,一直抽不出足够的人手。多方沟通、交涉,终于在6个月后入场,但对方的开发团队不是本地的,而是在另外一个城市做开发,后来协调为对方在调研期间每周过来一次,开发期间每月过来一次。
需求调研和开发过程还算顺利,人员能力不错,过程中发现的较明显的问题要求对方整改,对方也表示没问题。半年后初版开发完成,开始给试点用户培训,并开展内测。
随后便发现很多严重的问题,遂要求对方派人现场驻点进行修改,连续两个月,越试用,发现的问题越多;越了解,发现对方的团队,除了一个有经验的程序员外,其他几个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后面的代码都是菜鸟写的。然后,就是反复的僵持和扯皮,甲方觉得软件问题很多,功能有缺陷,质量和稳定性很差;乙方觉得甲方的需求老是在变,要求太高,他们驻场的成本费用太高。
就在这关键时刻,公司决定在另一个城市启动一个投资几亿的重大项目,主要的业务高管和业务骨干,大部分都被抽调到该城市,项目的试点和实施几近于停滞。CIO不得不暂停实施,砍掉一些非关键的业务功能,只保留系统的核心功能,以避免整体失败。一年后,公司在另一个城市的项目结束,一切才又回到正轨。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