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队伍中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医治着一些特殊的病人:精神病患者。有人曾说过:“心理医生就像屹立在海边的灯塔,为那些迷失方向的人们指引前进的道路。”
北京军区解放军256医院心理二科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他们用责任与爱心书写着奉献。
汶川地震时,256医院临床部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高明秀等人赶赴灾区,用爱、用自己平生所学,抚平生者心灵的创伤,让他们坚强地活下去。在灾区,有许多幸存下来的孩子,目睹地震的恐慌,面对失去的亲人,心灵的创伤十分巨大。“孩子就是希望,就是未来,让他们忘记灾难带来的痛苦,重拾希望,是心理医生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
在巡诊过程中,高明秀遇到了一个10岁的男孩。地震时,他正在上体育课,目睹了教学楼坍塌的全过程,看到了许多同学被掩埋在废墟中。震后的几天,孩子始终生活在紧张、害怕与恐惧中,情绪很低落,高明秀来到孩子所在的安置点,为他做心理干预治疗。不料,一波余震突然来袭,帐篷剧烈地摇晃,山石滚落发出巨大的声响,孩子大叫一声趴在地上,浑身战栗。高明秀抱起他冲出帐篷,跑到一片开阔的地上,俯下身用身体将孩子紧紧地保护在下面。余震过去后,孩子用手帕为高明秀擦着刚才刮伤的手臂问:“叔叔,疼吗?”高明秀说:“一点不疼,孩子,地震没什么可怕,只要有叔叔在,有你父母在,就不会让你受到一点伤害。叔叔希望你能够更坚强一点,长大后也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去保护别人,你说好不好?”孩子低下头,想了想说:“我一定要赶快长大,像叔叔一样,当一名解放军,去救更多的人。”高明秀高兴地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他知道,这个孩子有救了,地震的阴影将在他心里慢慢抹去,而未来正等着他们这些孩子去创造……
无论在灾区,还是在医院,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256医院心理二科的医护人员全心全意将责任、耐心与爱带给患者。精神科的护理是一种有风险,需要高度责任感的职业,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有许多常人无法体会的感受,256医院心理二科的护士们把委屈和辛酸留给自己,把爱心和宽容留给了患者。有些病人病症发作起来,对护士连踢带打,这里的护士都忍受着坚持对其医治;有些病人发病后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等等,护士们都全心处理,没有怨言……病人从愤怒到迷茫,由迷茫到清醒,回归社会,快乐地生活,这其中渗透了医护人员多少的心血。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加强理论学习和护理操作,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学习讲课,培养自身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积累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精神科护理工作技巧,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和教训,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256医院心理二科主任、中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石建喜告诉记者:“北京军区解放军256医院在科室建设方面正以服务军队伤病员为工作核心,改善军队伤员的住院条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提高军队伤病员的归队率。保持现有额定56张病床的规模,并力争扩大规模,继续保持床位使用率100%以上,增加床位周转次数,缩短平均住院日;增加中药制剂的品种和改进剂型,年新增经济效益10%以上,创建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新型精神病专科,在军内取得领先水平。坚持为部队服务,为基层服务,发挥中医药在官兵心理保健中的作用。并且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大医疗设备的投入力度。”石主任表示,在军区和医院领导下,我们将力争把256医院心理二科打造得更好,以更加优质、高效、全面地为患者服务,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