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8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简讯


  全国首支农业科技领域私募股权基金启动 

  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起投资并设立的我国首支农业科技领域私募股权基金——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启动。

  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立足于支持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切实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管理等问题,促进科技与资本的融合,有效推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服务“三农”和现代农业发展。该基金主要用于投资国内农业领域高新技术的孵化以及高成长、创新型、科技型的企业,首期募集资金15亿元。在其投资完成后将开展更大资金规模的募集工作,从而为全国农业科技产业化提供充足的资本保障。

  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指出,我国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需要一个载体和润滑剂。所谓载体就是指涉农企业,需要出现更多的为农业服务的企业;所谓润滑剂是指资金和资本。只有将农业科技与农业企业进行紧密地结合,为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农业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我国的农业才能从小农经济逐渐发展为大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

  翟虎渠表示,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的建立是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融投资模式创新的重要事件,为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和科技企业的成长壮大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对于推动社会优质资本进入农业产业领域和拓宽农业产业融资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合讯)


  中国液态乳制品需求将增四成

  本报讯 近日,各方对乳业新国标的争议不断。但是,作为中国常温奶市场发展受益者的瑞士食品包装巨头利乐公司仍看好中国乳业。据该公司日前发布的预测显示,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乳业市场之一,2013年中国液态乳制品需求量有望比2009年激增40%以上。

  利乐公司日前发布的第四期《利乐乳业指数》报告预测,在2010年至2020年间,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以及亚洲中产阶级购买力增强等因素,全球牛奶与其他液态乳制品的消费量有望增长30%左右。其中,亚洲市场消费量将增长45%,占全球半壁江山,而中国将成为未来十年世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据预计,2020年全球白奶及包括风味奶、饮用型酸奶、加糖炼乳、乳酸饮料、婴幼儿牛奶在内的其他液态乳制品的需求总量预计将会达到3500亿升左右,比2010年增加800亿升。

  利乐方面表示,2013年中国液态乳制品需求量有望从约250亿升增长到约350亿升。其中乳酸饮料与婴幼儿牛奶消费分别上涨60%与50%以上,强劲带动乳制品需求的增长。而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牛奶消费国,其人口总量将不断增长,潜在市场巨大。到2020年,中印两国的液态乳制品消费量将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3,而亚太地区的消费量将会继续领先于其他市场总和。指数报告说,去年发展中国家消费的白奶中约51%是散装出售,而预计到2014年,包装牛奶的消费比例将上升到55%,至2020年,这一数字更有望突破70%。

(刘俊)


  无锡:“十二五”末农产品自给率将达30%

  本报讯 8月2日,江苏无锡市召开全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会议,提出到2015年,无锡将在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力争把无锡建设成为国际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到“十二五”期末要确保蔬菜、水产、生猪等主要农产品自给率达到30%以上,保障城乡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到2015年,全市确保80万亩水稻、20万亩商品蔬菜、30万亩水产、年出栏80万头生猪、2000万只家禽的最低保有量,确保主要农产品自给率达到30%以上,对农产品价格起到维稳作用。

  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在现代农业的产业布局中,80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将以江阴东南部、宜兴西北部、锡山东部为粮食生产基地,打造“隆元”、“太湖明珠”等知名地方大米品牌,保留一定数量的“稻田湿地”。20万亩精细商业蔬菜将以惠山区精细蔬菜产业园、宜兴渎区蔬菜和江阴城郊蔬菜基地为重点,其中市区蔬菜基地稳定在8万亩,市属高标准蔬菜基地发展到4万亩以上。优质茶果产业中,以阳山水蜜桃、马山杨梅、璜土葡萄、阳羡茶叶为重点,形成规模化优质茶果产业集群。无锡还将依托长江、太湖、滆湖等水域资源,建设30万亩渔业生产基地,发展以“长江三鲜”、“太湖三白”和“滆湖湖鲜”为代表的优势水产品产业,拓展观赏休闲渔业。到2015年,基本形成锡东生物农业、锡西优质果蔬产业、锡澄高效设施农业、宜南特色精品农业和环湖休闲农业5大现代农业板块。

  (荣琰)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