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耕耘青青田野 放飞支农梦想
——江西省彭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服务“三农”纪实
本报驻江西记者 傅廷高 通讯员 刘强

  彭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韩发江长期支持困难家庭小孩上学。
  彭泽县联社发起的对永加纺织有限公司社团贷款签约仪式。

  编者按:

  穿流而过的长江水,用奔腾不息的语言,述说着他们——“彭泽支农主力军”的奋进和崛起。

  他们从满眼荆棘,跋涉到遍地繁花;他们从桎梏重重,拼搏到路路通达……一路走来,他们,始终都是那般的激情满怀、斗志昂扬。

  在他们的身影里,农金人的优良特质比比皆是:一面不改的支农旗帜,一颗无悔的支农决心,一个坚定的支农信念……是的,只要是服务“三农”,在他们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无数个灵动的音符;只要是服务“三农”,他们的身体里,就会涌动起无限的干劲和冲力。

  立足“三农”,他们耕耘的,是百姓心头的希望。因为,是他们的锐意改革,让青青的田野上,挺起了一个属于百姓自己的银行;是他们的开拓创新,让一颗颗致富的种子,获取到甘霖的滋润,并生根、发芽;是他们的培育和呵护,让诚信之风拂过了彭泽的大街小巷,让诚信之花,开遍彭泽的县乡村户。

  服务“三农”,他们获取的,是一份份让人动容的自豪。在赣北百姓的眼中,印下的,是他们那样的温暖可亲的笑脸;在赣北的百姓的心中,嵌入的,是他们一心为民的情怀。

  破解“三农”问题,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顺应世界潮流,在我国广袤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大地上,解决占人口2/3的农民因农村要素市场难以流转、普遍缺乏抵质押条件、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而导致的农村金融供求对接的有效机制和途径,最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道路,是当前破解“三农”难题、助推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命题。江西省农信社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体会。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肖四如

  农村信用社的根基在农村,工作核心是服务“三农”,信合人长期以来与农民接触最近,农民的冷暖需求了如指掌。彭泽县农信社根据江西省联社提出的倾力打造“农民最喜爱的乡村银行”的要求,扎扎实实、求真务实地同农民保持零距离接触,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在服务“三农”方面赢得了掌声与喝彩。

  彭泽县联社理事长韩发江在谈起“强力服务‘三农’实现自身发展”话题时深有感触,他说:“农村对金融支持的要求明显加大,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民朋友信用观念相对滞后,导致金融生态环境较差,而农民又急需大量资金扶持,这些问题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农信社是企业,风险管控是原则,一些农民朋友长期以来信用意识淡薄和农信社风险管控原则之间产生了激烈碰撞和博弈。”

  根据这一现象,彭泽县联社派出多批富有经验的信贷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分区域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所需资金,然后想办法化解农信社放贷的风险。之后,彭泽县联社在创新信贷产品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该联社已投放市场的几个产品效益凸显,并在当地金融行业中迅速成为品牌产品,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取得了与农民合作共赢的实效。

  皮棉仓单质押  助力“赣北棉仓”

  彭泽地处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地带,是全国优质皮棉生产基地,棉花种植、加工、交易成为此地的特色产业,棉花是县域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为了解决棉花产业链所需资金与棉花行业固定资产抵押值差距甚大、远远满足不了产业链资金需求的矛盾,彭泽县联社创新开发出了皮棉仓单质押贷款这一信贷新品,该产品既可以满足客户信贷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化解农信社贷款风险。

  近年来,这一产品投放贷款累计90191万元,通过四年的实践证明,这一信贷产品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民、农信社的“多赢”局面。

  皮棉仓单质押贷款是指在彭泽县境内从事棉花收购、加工、贸易的企业和个人,用加工后的皮棉,存放在信用社认可的仓储单位,由仓储单位出具的仓单质押给农信社而发放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在过去,信用社对于皮棉加工企业的贷款采取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这样并没有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使企业丧失投资经营的最佳时机,没有真正帮助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及时返还信用社贷款。

  推出仓单质押贷款后,企业可把自己加工好暂时没有卖出的皮棉质押在信用社指定的仓库,取得贷款后可以及时收购下一批棉花,如果企业觉得此时市场行情不佳,他们还可以再质押,贷款一次可以进行多次收购。这样不仅使收购和加工企业有效地利用资金,同时吸引了大批外地棉商进入彭泽,为繁荣地方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彭泽县永加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是仓单质押的企业之一。公司2005年在信用社开户,2006年就已体验到信用社提供的仓单质押贷款服务。该公司贷款从2006年50万元开始增加到200万元、400万元、900万元、2000万元,正因为有农信社的贷款支持,使公司的产值从24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5亿元,生产规模从1万锭棉纺发展到5万锭棉纺,厂房面积从10000平方米扩展到60000平方米,仓库容积从4000吨提高到30000吨。

  永加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培通感激地说:“信用社不但用雄厚的资金支持着我们,也用优质的服务感染着我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雪中送炭,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将以信用为本,和信用社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皮棉仓单质押贷款”信贷产品的推出,解决了皮棉流通过程中皮棉销售与贷款回笼的时间差问题,以仓单质押满足了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需求,有利地推动了彭泽这个棉花交易集散地做大做强,为彭泽的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彭泽县农村信用联社多次被该县县委、县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先进单位。

  信用共同体  给力“鲫鱼之乡”

  “我从骑自行车,到现在开小轿车,房屋从瓦片房到现在的三层小洋楼,家里电器应有尽有,这些变化都是通过水产养殖事业挣来的,当然也是信用社大力支持的结果。”彭泽县芙蓉农场的渔农闻发辉告诉记者,他现在的养殖水域面积1600亩,所经营的水产业是通过信用社的扶持发展起来的,他从向信用社贷款1万元开始养殖,贷款额逐步增加到2万元、10万元,再到现在通过信用共同体的方式一年贷款50万元,每年的收入都大幅度增加。

  彭泽是江西省临江岸线最长的县,拥有黄金江岸线48公里,优质淡水域广阔,水产养殖资源特别丰富,被称为“中国鲫鱼之乡”。为了更好地培植和扶持水产养殖业,彭泽县联社推出了“水产养殖信用共同体贷款”。而渔农闻发辉就是这项贷款产品的受益者之一。

  为了做活“水产养殖信用共同体贷款”,彭泽县联社派专人负责,引导渔农成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组织。该联社根据渔农经济实力不均等因素,将渔农组成若干个担保小组,各小组之间是连环式担保整体关系,因此如果有一家经营出现问题,各渔农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很低。

  在彭泽县联社的7683万元信贷资金助推下,彭泽县的渔产养殖业由2005年开始组建的渔农联合组织发展到现在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由开始的19户发展到目前的477户。

  为了能让渔农发家致富,彭泽县信合人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帮水产养殖合作社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关鱼种价格。2007年,在彭泽县联社的建议下, 14家有实力的鱼饲料生产厂家,统一到彭泽水产养殖合作社采购饲料、招投标。由起价2350元一吨,拍到2040元一吨,仅此一项便为渔农当年节省了200多万元的成本开支。

  此外,“水产养殖信用共同体”这一服务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利用利率作为一个杠杆,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降低信用社的贷款风险。信用共同体每位成员的贷款第一年按一般农业贷款利率计算,如果当年信用共同体每位成员的贷款全部清收,第三年利率可下调10%,并以此类推。反之,当年信用共同体任何一位成员的贷款到期未还清的,第二年利率上浮10%,并以此类推。下调的下限不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上调的最高上限,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关于农村信用社利率的最高浮动区间。通过信用社全方位的服务,信用共同体连续三年未出现拖欠贷款的情况。

  有了这样一种激励奖励的措施,农民的信用意识提高了,促使农民更加努力地去经营水产。因为是贷款连带担保,每个渔农都是还贷风险的统一体,这激发了他们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彭泽县水产养殖协会合作社陶宇社长欣慰地说:“真的很感激信用社,他们为渔农做了一件大好事,彭泽县水产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被评为‘中国鲫鱼之乡’,有了信用社的贷款支持,我们很多渔农跨出了县门和省门,去承包外地水面,在全国已形成了叫得响的品牌。”

  小额农贷  惠泽千万农民

  小额农贷无需抵押和担保,是目前农民最喜爱,也是最能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的一个信贷产品,农村的繁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小额农贷的支持。

  为了巩固小额农贷品牌优势,彭泽县联社不断完善小额农贷的档案管理和后续工作,多次精心开展了“小额农贷进万家”活动,很多优秀农户得到小额农贷资金的支持逐渐做大规模,并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2008年以来,彭泽县联社又组织了对全县农户小额贷款的重新调查、授信、评级和建档工作,对农户贷款实行动态管理。

  彭泽县联社采取“逐村逐户、稳扎稳打”的方式进行调查摸底,始终把“讲质量、求稳健”作为小额农贷提升工作的基本准则,不片面追求发证速度和发证面。该联社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提高贷款“两率”,实现了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再投入”的良性发展,是小额农贷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彭泽县联社积极完善服务手段,帮助农民用好贷款,对评为“文明信用农户”的农户,实行利率优惠。同时,对一些求上进、懂技术、有开拓精神的创业青年的小额农贷需求,该联社将贷款额度从最高3万元提升到5至10万元。

  目前,彭泽县联社在这项支农产品中深耕细作,对该县农户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授信,授信调查的有53970户,核准45610户,实际发放金额55676万元。

  芙蓉镇五联村村民姚和进,就是通过小额农贷种莲藕发家致富的农民之一,他起初借2万元种了50亩,今年借了10万元,种植扩大到2000亩,收入预计达百万元。

  数 说 成 效

  4年来,彭泽县联社各项存款余额由2007年初的6亿元到今年6月底的18.5亿元,净增12.5亿元;贷款余额由2007年初的3.7亿元发展到今年6月底的13.8亿元,净增10.1亿元;目前存款余额在当地市场份额占36.5%,贷款余额在当地市场份额占58.6%,各项涉农贷款占比达95%,存贷规模居县域金融机构首位;各项收入从2006年末的3084万元增长到2010年底的10480万元,短短四年新再造了2007年前的两个同等规模的县级联社;不良贷款从2007年的28.9%下降到目前的5.9%;全省农信系统综合考评排名从2007年前的76位到2008年跻身于前40位,2009年跃居前15位,2010年稳居前列。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