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8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食用油涨价憋不住了


  继鲁花试探性调价却出面否认之后,压抑了大半年的食用油涨价,终于拉开序幕。

  日前,金龙鱼母公司益海嘉里于8月1日起上调价格,幅度在5%左右。本次调价主要品类是金龙鱼旗下的豆油、菜油和调和油,其他品种保持原价。

  “这次是全国整体调价。”金龙鱼相关负责人表示,价格调整范围从生产企业到经销渠道、批发商以及终端卖场,最终体现在市场上预计需1至2周的时间。

  该负责人表示,本次5%左右的小幅度调价,将略微减轻企业的亏损,缓和企业过高的成本压力,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生产和供应。面对国际国内食用油原料价格的波动,即使此次价格调整,企业仍处于亏损的边缘。

  去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约谈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九三油脂等多家食用油企业,要求企业在4个月内,不得再上调小包装食用油价格。而今年4月上旬,发改委希望被约谈企业能继续维稳价格。6月初,第二次“限价令”到期。

  在“限价令”结束后,市场曾传言食用油巨头益海嘉里旗下金龙鱼、中粮集团旗下福临门都酝酿涨价,且已向发改委申请,涨价幅度在5%左右。

  国内一家食用油企业相关人士称,食用油企业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一直想涨价,但是由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企业不敢随便涨价。

  “企业承担了成本价格倒挂巨大损失。”金龙鱼上述负责人开始倒苦水,这半年多来,国际国内原料市场价格持续处于高位,特别是去年12月到今年4月初,一级豆油原料保持在每吨10900元左右的高价水平,企业每吨亏损最高达1000多元。

  该负责人表示,“为了保持价格稳定和市场供应保障,去年11月限价以来,我们持续保供200多万吨小包装食用油(其中政府定向供应约40万吨),80%的油源是从国内外高价采购的,企业承担了巨大损失。”

  不仅如此,企业还承受着资金、燃油、包装材料、人工等多项成本大幅增加的压力。

  金龙鱼上述负责人坦言,一是企业资金成本和贷款难度增大。今年1月以来,国家连续六次调高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企业贷款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燃油价格提高,加重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压力。三是包装材料成本上涨。以作为小包装食用油包装材料的PET为例,目前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纸箱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上涨近15%。 (张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