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人物:卢怀玉
职 务:
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会长
所获奖项:
“2007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 开拓创新奖
人物概述:
从一个成绩优异的大学毕业生,到一个回乡种地的农民,再到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从毅然决然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到返乡创业带动农民致富;从引进转基因抗虫棉带领棉农走出困境,到科技繁育良种引领棉花产业发展,“2007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开拓创新奖”获得者卢怀玉,完成了这华丽转变,在为农服务、带农致富的道路上留下了一行行执著的足迹。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在童年就对农田有着深厚的感情。” 从卢怀玉回乡创业一直到现在,他始终信奉着自己的座右铭——“繁育良种,服务农业,造福农民,这是我认准的道路,不会动摇。”
“当时,获奖后心情很激动,这个奖不只是颁给我个人的,这是对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这个棉农合作组织的肯定,也是对我极大的鼓励,更坚定了我坚持开拓创新、促进合作组织发展的信心。”卢怀玉不乏激动地说,“我在大学里学的是农业,本身又是农民的儿子,父亲所创办的这个国欣总会以服务农民为宗旨,在促农增收方面成效显著,惠及当地棉农。一方面以父亲为自豪,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科技人才,因此我选择走上回乡创业富农的道路。”
科技惠农强种业
2004年卢怀玉在接任会长后,开始认识到随着种业经济的产业化,国欣总会要长远发展,科研育种应当放在首要位置,而这正是农研会相对薄弱的环节。为此,卢怀玉投资近千万元建设科研培训楼和品种资源楼,购置各种检验、试验、测验的先进设备和仪器,并高薪聘请中科院、中国农大等高校的著名棉种专家在河北河间、海南三亚等地建立科技园区。先后承担完成了“星火计划”、“金桥工程”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试验和示范推广项目,取得了6项重大科研成果。2008年,国欣总会的“棉花化学控制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农研会已有11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审定,并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中棉10的种植推广,结束了我国北纬38℃以北不能种夏播棉的历史,被专家誉为棉花生产历史上划时代的成果。
卢怀玉介绍说,从2008年开始,国欣总会加大了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和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校的合作,联合攻关,从中筛选出十多个优良品种。2011年种植面积已扩展到9万亩,平均每年向省内外棉区输送优质棉种几百万公斤。目前“国欣”牌棉种已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品牌。国欣总会现有会员近10万户,覆盖全国16省市的棉区,为让棉农熟悉棉种的品种特性并掌握棉花管理技术,总会每年通过组织专家义务下乡、免费授课培训、无偿赠送技术资料、开通热线服务电话等多种途径为棉农做好服务工作。目前棉农每亩平均减少管理费用支出58元,增加收入143元,每年为各地棉农增加植棉收入共3.2亿元。
创新开拓谋发展
卢怀玉说:“颁奖典礼上我曾与其他合作组织进行了交流,我觉得合作社正在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变,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从单一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转变,将成为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不断体现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
近年来,国欣总会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高速发展。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为推动国欣总会的发展给予了优惠政策。同时,农民开始认识到走合作社道路的好处,意识到发展合作经济是未来农业发展必然的趋势,入会棉农不断增加。卢怀玉说:“今后,我们首先要在科研方面继续创新。创新是种子产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国欣总会要不断积累和丰富棉种资源和品种,增加掌握高新科技、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保证不断地培育出新的品种,并向创新的上游延伸,建立生物工程中心,通过分子生物学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效率。此外,继续扩大技术推广的覆盖范围,力争到2015年实现内地棉区行业内领先,市场占有率超过10%,会员达到15万户。”
专家点评
卢怀玉树立了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成功典范。他带领国欣总会大力推进种业经济产业化,初步建立起了遍及全国主要棉区、面向棉农的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并将父辈开创的事业推向了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