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本报实习记者冯斯正采访格拉柏先生的情景。照片左上方的英文是格拉柏先生对中国茶的体会,中文译文:
“中国茶的味道丰富而细腻,妙不可言,饮后令人为之一振,身心舒畅!
大卫·C·格拉
随着立秋的到来,秋季的气息已悄悄地弥散在空气中,怎奈何夏日依旧恋世,故而本就轻微的秋意,被夏天的那份醇厚的味道完全地遮掩住了,而我们也仍旧沉浸在这热情又温柔的绿色中。这绿里,有激情的阳光,有充满活力的树木,还有幽幽沁心的茶香……
2011.8.2”
8月2日的下午,欧洲知识产权研究交流中心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大卫·格拉柏(David C. Gubb)先生到访本报社,就茶文化等话题与査迎新社长进行了友好交流。
格拉柏先生来自英国,这次是由于工作需要来中国考察的。因喜爱中国茶,所以特意留出一天时间去北京马连道买茶,收获颇丰。再经友人介绍说报社有个茶周刊,便欣然造访。作为茶周刊的记者,我便对格拉柏先生进行了现场采访。
我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想知道为何格拉柏先生对中国茶情有独钟,而他的回答竟出乎意料的自然、简单。这位老先生笑着说,喜爱中国茶,首先是爱它的味道。他认为,中国茶的滋味非常清新,一口咽下满腹茶香,让人精神爽利,为之一振。
在口感怡人之外,他在品茶过程中还感觉到中国茶的丰富,以及妙不可言之处。于是这又引出格拉柏先生喜爱中国茶的第二个原因,即和茶相互辉映的中国文化。他讲到,中国地域广袤、物产丰富、历史又源远流长,这势必会影响到茶的文化。不过因为地域差异导致格拉柏先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局限性,就这一点他谈得不多,但是不难感受出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还有一点就是,格拉柏先生认为茶是健康的饮料,比咖啡、可乐和酒要好得多,他甚至不理解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喝那种危害健康的饮品。
本人曾在书中得知,英国人喝茶时喜加糖、奶油等配料。我将这一信息讲与格拉柏先生,他点头表示确实属实。他说,不光是英国,欧洲不少国家都有喝茶加糖加奶的风俗,不过他却不喜欢,认为那样做等于破坏了茶的美味。但是他又指出,欧洲人大部分喝的茶都是从印度、斯里兰卡、非洲、印尼等地进的红茶,如阿萨姆、大吉岭、乌沃等,所以加糖加奶也就不以为怪;尽管中国茶的市场很大,不少人也愿意喝中国茶,可惜的是,正宗的中国茶鲜有人卖,大部分只是袋装泡茶,这一点让格拉柏先生觉得十分遗憾。
谈到尾声,当问道格拉柏先生第一次喝茶的经历时,他笑着跟我们讲,这还要追溯到他六岁生日。格拉柏先生的父亲是名翻译,因工作曾在1953年来过中国,那时年幼的格拉柏从他父亲的日记里对中国的描述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在他六岁生日那天,他的父母带他到一家中国餐馆喝茶用餐,格拉柏先生特意强调,就是那一天,他第一次接触到中国茶,虽然当时叫不出茶名,但是那丝丝茶香深深地浸润了他那颗埋在心底的喜欢中国茶的种子。而且,他意外地发现,在其他孩子看来又苦又涩的茶进到他嘴里时,并不觉得难喝,反而越喝越喜爱,后来想这也许就是和中国茶的缘分吧!
也许,就是这个童年插曲酿成了格拉柏今天对茶的热爱,也引导着他来中国购茶,满足那份对中国茶和童年的回味与珍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