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8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倾心那金针白莲的淡雅

郭 荣

  不久前,听说了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中级茶艺师在一家专营普洱茶的店里工作。一天,来了一个中年男子,进到店里问:请问有没有金针白莲?茶艺师说:没有,我们这里只卖普洱茶……听到这里,作为一个普洱茶的喜爱者,确实有些哭笑不得。

  金针白莲,第一次听说就被它的名字所深深吸引。每次想起它的名字,总会让我回到中学时代我最喜欢的那篇古文--《爱莲说》,莲花之美被周敦颐展现得淋漓尽致。核心在一个“洁”字。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更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金针白莲中的莲在我的影像中就好比一位贤惠的女子,高贵淡雅,温柔细腻。同时,又犹如一个君子,为人正直,品味高雅,所交之人都是贤者,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经意间,让我觉得就像《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一般简约而不简单。基于对莲的这份欣赏与喜爱,不由自主地令我倾心在金针白莲的莲蓬中……

  唯独偏爱金针白莲熟砖,四四方方,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略看它的外表,金毫突显,故为“金”,其色泽栗色泛灰光,故为“白”,一白一金,朴素但不失高雅与大气。细看,芽紧细似针,故为“针”。90度水缓慢冲泡,片刻,弥漫开来幽幽荷香,淡,柔,清,雅。小口啜品,口感细腻,平淡,柔和,精致,微苦后甘,咽下去,瞬时间顺滑而下,醇纯至极。透荷香之气,独具“莲韵”,是为“莲”。故名之——金针白莲!后来才知道,金针白莲是云南特有的现代女儿茶之典范,首先原料就讲究精细,做工更是精致。但看她、品她、都丝毫感觉不透她的内涵,仅留存下那份平淡和雅致让我感受,并遗下苦味令我回味无穷。也许正是因为这点,我沉醉和痴迷于她。她没有“味最酽”似陈年老酒般的醇厚,也没有“龙柱”的那种霸气与豪放,更没有“经典66”的魔幻味觉刺激……也许,她就是那么朴实;也许,她就是那么神秘。

  清晨,投一小块砖在水中,静静观看它沉到杯底,紧接着一个个小水泡接二连三浮出水面,稍后,褐红的颜色不断从砖边铺满杯底,那褐红不妖不艳,沉稳透亮。用小勺轻轻搅动水面,清淡荷香随即散开来。褐红也逐渐融入到整个汤中。每天没课的早晨,就喜爱看她这样舞动,总是会令我心旷神怡。轻轻吹动表层汤面,平静淡雅不予言表,饮一口,苦尽甘来,深吸一下,不稠,不甜,不香,但回味无穷。刹那间,意识到这苦似莲子之真味,正恰到好处,浅尝最为甘美,也最为持久。不苦既不为茶,太苦便会乏味。

  金针白莲的和谐与平静,和儒家的苦、寂精髓不谋而合,万顷碧莲的清、节在出淤泥而不染,这教导了我人需朴实,砺节、雅志、养廉,每日必要自省。和金针白莲之交虽淡如水,但她是我的知音,也将是我一生的知音。因为她已经彻底渗透到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她时刻提醒我,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徳之人”,唯有这样,才能折服于人。亲爱的朋友们,孰不知金针白莲是普洱茶四种主要香型中荷香的典范,有机会必定要品尝这一经典作品——金针白莲,更要探究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