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回族老人肖银良是河北省永清县管家务回族乡安育村人,别看肖老已年逾古稀,但背不驼,腰不弯,精神矍铄,走起路来步履稳健。今年7月他骑着电动车,专程到管家务信用社偿还18年前的一万余元的借款,并风趣地说“有首歌叫《迟来的爱》,我还钱是‘迟到’的信用”。
1993年春天,干劲十足的肖银良为了发家致富决定购买一台拖拉机。由于手头资金不够,便以担保的形式向管家务信用社贷款13300元,并向亲戚朋友借钱,凑足5万多元购买了一台拖拉机。哪知次年正逢大旱,庄稼人种地入不敷出,损失惨重,老人最终病倒在床,无力偿还贷款。他常说,做人一定要诚实讲信用,穷点、苦点不怕,但最瞧不起的是不守信用的人,而经济上的无能为力让他陷入了想还贷款却又还不了的尴尬境地。
老人并没有忘记此事,而且经常为不能按时还贷而自责内疚。老人节衣缩食,家中一有结余就来还贷款,多时1000少时200,十几年间,老人十多次偿还贷款共计3000多元。2011年7月,因京台高速修路占地,老人家中得到了一笔赔偿款。一万元对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但老人认为借款就要还:“虽然我不能再从信用社贷款了,但我不能将不守信用的名声带进棺材里,信用社当初帮了咱,咱迟迟未将此笔贷款还清的确是力不从心,现在有了钱,就要履行承诺。”
时隔18年,当白发苍苍的肖银良老人将贷款送到信用社,主动维护了自己的信用的时候,我们切实感到迟到的信用亦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