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2011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拉开序幕。一年一度的马连道茶文化节连续举办了11届,本届茶文化节历时4天,分别举行了“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马连道国际交流会”、“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未来发展研讨会”、“全国斗茶评选大赛”、“全国茶艺表演大赛”、“外国使节体验中国茶”及“中国有机茶与健康养生高峰对话”等多项活动,以此促进国际合作,繁荣消费市场,推动行业发展。本报节选本次茶文化节中特色鲜明且对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与读者共同分享。
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会
本报讯 9月22日上午,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马连道国际交流会举行,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中国项目代表刘文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国农业项目总监福莱舍博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崔伟宏、哈萨克斯坦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让多索娃·努尔古里教授、哈萨克斯坦地理所常务副所长茹扎莉娅教授以及来自浙江、福建等产茶地政府、行业组织与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交流会中,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信息部主任梅宇发布了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唯一的一本全国性的、权威行业发展百科全书《2011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这是该报告首次在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上进行发布。从今年起,该报告将固定在每年的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上独家首发。
交流会围绕“品牌、转型、营销”的主题,展开了高规格、深层次的对话与研讨,多名与会嘉宾作了“世界茶叶贸易格局及茶业概况”、“把马连道打造成最具特色的功能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及德国国家合作机构的举措”、“斯里兰卡茶业发展概况”等主题发言,发布了对中国和国际茶行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的信息。
此外,商务部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还向北京唐密茶道文化交流中心进行了“中国茶道养生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中国唐密茶道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的授牌仪式。本次交流会还举行了中哈茶叶国际贸易绿色通道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外国使节乐享中国茶
本报讯 9月22日下午,“古韵茶香——外国使节乐享中国茶”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隆重举行,25个国家30多位驻华使节和夫人、外交官,以及在京国际友人等莅临老舍茶馆,感受中国茶文化,了解中国茶。
活动中,嘉宾们欣赏了老舍茶馆特色茶艺表演《千年茶韵》,观看了古法制作六堡茶和浙江新昌茶园的宣传片,还亲自体验了压制六堡茶饼,现场学泡大佛龙井绿茶,品尝了花茶、黑茶、绿茶三道茶。活动还为驻华使节和国际友人设置了“闻香识韵——猜茶鉴茶”等有趣的互动环节,同时设专门摊位展示剪纸、草编、面人等京味民俗手工艺和驴打滚等老北京小吃的制作技艺。
老舍茶馆董事长尹智君说,这次活动突出体验和参与,旨在以茶为媒,提升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增进中外友谊,弘扬传统文化。“由于老舍茶馆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很多外交使节已经成为我们的朋友了,在互动中不断地关注老舍茶馆。而在京使馆有些活动也会邀请我们去参与,其实我们互相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在北京这个良好的环境中,各国使节及国际友人可以持久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茶文化,我们也可以通过老舍茶馆这个平台把文化传播做得更深远。”
浙江省新昌县副县长柴理明远道而来,他表示:“今天这个活动氛围很好,通过各个环节,使这些国际友人了解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不仅把中国的传统推销出去,而且把中国的文化也推销出去了。今后我们也要考虑茶叶的对外贸易,要把大佛龙井推到国外去。”
中国有机茶与健康养生高峰对话
本报讯 9月23日下午,由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博人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有机茶与健康养生高峰对话”举行。
本次“中国有机茶与健康养生高峰对话”为本届茶文化节中探讨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高端论坛活动,中国有机茶产业的主要奠基人、国家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工作组特聘专家陈宗懋主讲了“发展有机茶与提升中国茶产业”的报告,中国保健学会、中国药膳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翁维健主讲了“喝好茶,保养生”以及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杨贤强主讲的“有机绿茶保健功能及科技创新”等内容。专家们从各自研究的领域,以大量的实验和翔实的数据,详细地介绍了有机茶与健康的关系。
据了解,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完全按照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标准,经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也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
茶有明目、抗辐射、抑制动脉硬化等保健功效。更香茶叶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更香公司以“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为己任,积极引领有机茶叶消费潮流。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未来发展研讨会
本报讯 9月23日,以“回顾千年历史 复兴茶道文化”为主题的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未来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西城区文化中心大厦举行。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吴甲选、西城区政协副主席许伟、中国对外友协欧洲部主任何及峰、西城区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以及社会各界近百人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冬梅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田辰山发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未来方向”的演讲;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姜燕副教授发表了“茶禅文化的缘起”的报告;台湾艺术文化基金会大陆区总领事郎岩松发表了“茶禅文化对促进社会和谐的意义”;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沈冬梅发表了“当代茶文化与茶禅文化未来发展”等,演讲者一致认为,同兴于唐代的茶与禅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相依相靠,佛教的发展成就了茶道的发展,茶道的发展离不开佛教。
研讨会正式开始前,还现场表演了唐密茶道,举行了北京唐密茶道文化交流中心研究会理事会成立仪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克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吴甲选应邀作为名誉理事长,谢美霞为北京唐密茶道研究会理事长,历史、文化、佛学界等一批人员应邀成为常务理事及理事。
唐密茶道是由中国茶禅学会原会长、中国佛教研究所原所长吴立民先生,依据深藏于法门寺地宫1100多年前的唐密曼陀罗,挖掘、整理、研究出的《药师茶供会仪轨》作为法本的中国茶道。它集供茶、施茶、饮茶于一体,既可为禅门清修供施之仪,又可为中国茶道表演之用,还可为大众养生之妙法。为了弘扬唐密茶道文化,作为由吴立民大德亲传的唐密茶道唯一传承人——谢美霞女士秉承师傅的意愿,在各方支持下,于2008年在北京市工商管理局注册了北京唐密茶道文化交流中心。
“北京银行杯”全国斗茶评选大赛
本报讯 9月24日,“北京银行杯”马连道全国斗茶评选大赛在马连道安华景苑院内公开决赛,参赛品类为大红袍和红茶,本次活动是整个国际茶文化节期间唯一的室外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的知名茶企均受邀参与,报名参赛茶样超过200种,最终将通过初评、复评和决赛产生红茶金奖3名、银奖7名、铜奖10名和大红袍金奖3名、银奖7名、铜奖10名。所有参赛茶样在经过22日的初评和23日的复评后,评委专家从中择优选出红茶和大红袍的前10名进入决赛,在大赛现场公开决出金奖和银奖。
依照此次大赛规则,每位参赛者需要提供20斤茶样,获奖者将会被返还60份(100克/份)带有编号、获奖证书的限量版精致专属包装茶品供其销售。在之前的茶叶评比中,由于获奖茶样过少,不能代表一个企业的真正实力,获奖产品也不易进入市场销售。即使进入市场销售,也会因获奖产品缺乏相应的公信力,而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此次斗茶大赛通过返还限量版精致专属包装茶品的举措,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另外,此次斗茶大赛还特别设置了获奖茶品的现场竞卖,铜奖3份、银奖1份、金奖1份,共竞卖30多万元,每份1公斤。竞卖所得的20%捐献给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其中大红袍金奖竞卖9万元、红茶金奖竞卖10万元。其中的20%将捐献给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