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场的经营出发点是追求商品交换过程所带来的商品价值。如果这种经营行为所获得的商品价值远远超过商品实际价值,那么经营者所取得的商品利润就会最大化。
提高经营商品的毛利率水平,根本任务应该是扩大商品的实际价值与商品的交换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称为价格)之间的价格空间。经营者在商品价格制定上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如卖场所处的市场环境、消费群体的购买力、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除此之外,经营者可以采取如下几点措施,进行商品的差异化定价:
食品与非食商品的差异化定价。适当提高非食商品的价格,使其平均价格水平适当高于食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人们对于食品价格的敏感程度明显大于对于非食商品的价格敏感程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愈为显著。
生鲜商品与食品、非食商品的差异化定价。生鲜商品是门店商品经营的灵魂,在价格定位上理应低于食品和非食商品的价格平均水平,起到带动整体商品销售和提升门店客流的作用。
一线商品与二三线商品的差异化定价。一线商品属于市场化的大众商品,在价格定位上理应低于二三线商品的价格平均水平,对提高门店的价格形象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进口商品与国产商品,大众商品与当地品牌商品的差异化定价。进口商品的定价理应高于国产商品的定价,大众商品的定价理应高于本地品牌商品的定价。因为进口商品的消费群体一般为高端顾客群,当地品牌商品的价格水平早已深入当地人的内心。
自有品牌商品与其他商品的差异化定价。自由品牌商品是卖场独有的商品资源,它对于卖场树立价格形象和丰富商品品牌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景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