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广州农商银行在东北发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大连保税区珠江村镇银行开业。
据了解,该村镇银行是由广州农商银行牵头,辽宁保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大连澳南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顺兴石场有限公司等10家发起人共同设立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
(摘自《搜狐资讯》)
大连保税区珠江村镇银行是广州农商银行在“跨区域经营”战略中迈出的一步,也是全国农商行向异地县域扩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跨区域经营的行动大军中,一些农商行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城商行。对于这种现象,某农商行人士称,“城市金融已经饱和,郊区金融竞争正在白热化,除了异地扩张,我们别无选择”。
确实,随着近年来银监会各项政策的出台,以及对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国内外金融机构进驻农村金融市场的情绪有所高涨。政策“感召”之下,城商行明显加快了设立村镇银行的步伐。各跨国银行也纷纷采取经营中心东移的战略方针,在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后,将目光投向了发展潜力好的农村地区。
市场即是竞争。面对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非农村金融机构的“入侵”,作为县域金融机构,农商行的发展空间日益受到挤压,如不实行跨区域经营,则无法做大做强,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谋得一席之地,农商行需要也必须切实转变以往的经营理念,与时俱进,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鼓足跨区域发展的勇气。
但值得注意的是,“跨区”不等于“跨界”。银监会允许农商行跨区发展,是为了填补异地的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而并不是允许其将触角伸向异地的大城市。
有消息称,大连保税区珠江村镇银行成立后,将依托广州农商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科技平台和经验,满足当地经济社会的金融需求,努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但是,面对许多农商行“跨区即跨界”发展的实例,设在保税区的该行是否还能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这一点很令人担忧。
农商行把经营力量从农村转到城市,在城市盲目铺设网点、设置分支机构,这种做法无论是从企业管理,还是从业务竞争上看,都不存在优势。
“三农”是农商行多年来的服务对象,更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农商行自成立时起就扎根在农村,了解和掌握农村的金融环境,在服务“三农”方面也有了多年的经验积累。可以说,他们在农村市场上有着绝对的竞争优势。同时,农商行立足农村与国有银行形成错位竞争,也有助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以,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农商行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就需要在跨区域经营的同时,“跨区”不“跨界”,坚持扎根农村市场。
金融观察室“村镇化”真的很难?
有关村镇银行设立在发达地区的现象及报道已非新鲜事。但既然叫做“村镇银行”,且中小银行们又热衷参与,却为何难让其做到名副其实、归于村镇?
究其原因,“利益”二字难辞其咎。
一方面,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相当于拿到一张跨域经营的牌照。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也曾指出:“因为本来分支机构少,跨区经营难实现。设立村镇银行正好是做强做大的一个机会。而且,组建村镇银行的门槛比较低,又可以控股和引入社会资金入股,这样就可以将触角深入到本区域以外。”
另一方面,在经济发达地区发起村镇银行,有利于经营管理。首先,由于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社会认知度不高,在村镇吸收存款的难度较大,外部经营环境亟待改善;其次,从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来看,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外大多是商业银行,其业务基本上都在大城市,在村镇经营难以适应。
诚然,与城市里可获得的优厚物质利益相比,立足农村做金融的回报,自是难以相提并论。但是,让村镇银行“城市化”回归“村镇化”,并非不可能。
瑞丰银行发起的浙江嵊州瑞丰村镇银行便是一例。在该行成立之初,只在嵊州市设立了一个营业部,发展成熟后,又相继到2个乡镇设立了支行。
“希望永安村镇银行在达到比较满意的盈利规模后,尽快开立分支机构,将支行开设到永安市下辖的乡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福建永安汇丰村镇银行行长刘语安也曾如此表示。
可见,让村镇银行“村镇化”并不难,只要看是否真的有一颗“支农之心”。(付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