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知天下事,成者立天下人,
强者解天下忧,仁者暖天下心。
——潘锦海
中华商道兴盛于明清,徽商、晋商各领风骚,虽然封闭,却也自给自足,自取自乐。以后的一百年间,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口岸,名为通商实为掠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使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成为中国人承接历史的必然选择,温州人率先“揭竿而起”,带着满身的泥土气息,舍弃那虽不贫瘠却难以糊口的几分土地,拖家带口向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迁徙”,操着一口带音符的“温州普通话”从原始形态的生意做起,凭着“草根”人的厚道、坚忍、勤奋和简朴,对中国商业社会的形成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以温州人为代表的“浙商”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社会中一支最为活跃的生力军之一,站在世界市场的前台,与国际豪门斗智斗勇,不分伯仲。
出生于1965年的潘锦海是温州永嘉人,平头高鼻,剑眉鹰眼,身形挺拔,不说话时嘴唇紧闭,目光深邃,透着人到中年的成熟和沉稳。一旦和人交谈起来,却见他口若悬河娓娓道来,且条理清晰抑扬有序,表情随和,笑意盎然,文质彬彬地显得很有文化,给人以精明强干的感觉,同时又能把这种感觉归结到对其必定经过长期苦心孤诣历练的评价。是的,潘锦海16岁弃田“下海”,加入到温州人“淘金”的队伍中。那时潘锦海的人生意识中会出现“智者”和“成者”的字眼是可能的,然而能把这些字眼的含义解释到怎样的深度应该是不明确的。潘锦海早期在山东、河北等地辗转奔波、零敲碎打,天资聪颖又勤于思考的他少了一些同龄少年的懵懂,多了一份长于计算、善于谋划的精明,比较早地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并在这个过程中更为难能可贵地逐渐清晰了“智者”和“成者”的概念和由此而延伸的“强者”理念。18岁时,潘锦海挺进新疆继续“打捞”。国家关于开发西部战略部署的实施,已经具备“智者”雏形的潘锦海敏锐察觉到机会的来临,遂于2000年9月在乌鲁木齐市创立汇嘉时代百货公司,经营日用百货零售业务。不到三年时间,潘锦海的“智者”探索继续发挥作用,不失时机地成功完成对新疆百货公司的兼并改组,成立了新疆汇嘉集团。这个“成者”的实践使潘锦海的“智者”规划从此步入快车道。他以“专注本业、精益求精”为导向,打破传统百货的经营模式,以“转换观念引导消费时尚潮流”为己任,不断引进国际化、专业化进货理念,坚持走休闲、品位、文化、体验的经营路线,注重格调和消费环境,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建,锐意开拓,积极进取,逐步发展成从单店经营到大型连锁经营。旗下除乌鲁木齐几家上规模连锁店外,还在库尔勒、喀什、昌吉、克拉玛依相继成立汇嘉时代百货公司。同时,潘锦海拥有独立资本或合作开发的子公司还包括新疆汇嘉房地产开发、柴窝堡生态旅游公司、温商小额贷款公司等十几家。最近又出巨资收购了乌鲁木齐原西部国际超市,潘锦海将在这里建造一座综合购物中心,使之成为汇嘉集团在新疆的旗舰店。作为战略发展的需要,潘锦海与一国际著名服装品牌达成国内代理协议,如此,他的汇嘉时代百货经营又会从新疆走回内地,其规模将扩展成全国连锁。短短十年,潘锦海从门脸店铺,发展到拥有50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10数亿元的新疆商业“巨无霸”。而随着潘锦海“创百年老店、树百年品牌”战略目标的实施,一个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庞大的产业体系、广泛的网点分布、独特而完善的管理系统的“汇嘉商业圈”正在形成。作为这艘商业航母的掌舵人,潘锦海在逐步完成对“智者”和“成者”内涵的探索和实践之后,无疑要更为热心地铺设成为“强者”和“仁者”的路径。
孝悌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元素,
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潘春梅
潘春梅长着一副典型的江浙女子模样,脸部丰满,凤眼明眸,鼻廓精巧,唇红齿白,皮肤白皙而洁净,身材却窈窕可致。许是作为一个商业名流的妻子而本身也是一名商业人士的缘故,她的穿着总是那么得体,雅而不艳,简而不俗,说话的时候总是带着甜美的笑意,语气温和而诚恳,透着一股令人神怡的亲和力,把一个贤妻良母兼职业女性的端庄、贤淑、友善和睿智尽显无遗。如果把汇嘉时代集团比作一艘始终乘风破浪稳健航行的巨船,潘锦海无疑是引领航向的船长,而潘春梅则是一个识风把舵的的大副,因为在潘锦海矢志奋搏的过程中,潘春梅扮演的不仅仅是贤妻的角色,在潘锦海努力塑造“智者、成者、强者、仁者”的人生价值的实践中,潘春梅同样视之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且是更多的为潘锦海也为自己“强者、仁者”的形象增色添彩而愈加丰满。潘春梅把“夫唱妇随”、“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坚强女人”等诸如此类形容夫妻关系的普遍原理无限度地升华了。而这一切也源于潘春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鉴赏和作为。
潘春梅是在一种亲善和睦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成人的。她的父亲是军人出身,从部队转业后当了一名厨师,甘愿在烟熏火燎、锅碗瓢盆中继续表现作为军人时树立的“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曾经妥善安葬过一个于己毫无关联的孤寡老人。母亲是一名普通工人,典型的东方传统女性,除了恪尽相夫教子、侍奉老人的本分,更加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数十年照顾一位无儿无女的老奶奶,在邻里间在周边口碑甚佳。父母的言传身教,给了潘春梅极大的影响,从小就被人称作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作为父母子女中的老大,她很早就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为自己优良家风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至今仍与家人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而潘锦海本身就是个孝子,不乏善良和友爱之心,他们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天作之合。
潘春梅到新疆也已经16年了,与其说是她见证了潘锦海艰苦创业的历程,不如说就是她自己的经历。说来也怪,潘春梅一踏上新疆的土地就感觉到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迎面而来,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前生有缘,今生今世逢源来了。“新疆人善良、包容,心胸宽广,就像新疆广阔的土地一样。”潘春梅时常这样感慨着。刚到新疆的时候租人家房子住,房东告诉她要多喝水,晚上还特地打来一桶水放在屋里,说这样可以防止干燥,让潘春梅感动不已。后来在汇嘉时代的创业中,他们得到过很多当地人的帮助,克服了重重困难,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潘春梅深有感触地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是沾了前人的光了。”在这对夫妻的心里,总是怀有一种对新疆感恩图报的潜意识,促使他们把新疆的发展看作是自己事业的基点和前景而努力发奋。
从潘锦海创立新疆汇嘉百货公司到如今的集团连锁经营,他一直在努力地为企业的文化建设而思考、实践。面对激烈的竞争,他首先想到要建立一支由优秀人才组成的管理团队。为此,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采取各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并不断地培训和优化人才结构,形成管理团队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这个目标实现以后,潘锦海又面对一个更大更根本的问题就是集团整体的企业文化建设,用什么样的理念和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撑呢?潘锦海在想,潘春梅也在想,而作为一个贤淑而聪慧的女人,潘春梅的思考离不开“家”的概念和氛围。而恰恰是这个“家的概念和氛围”启发了潘锦海,他要把汇嘉时代建设成一个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大家庭。那么,什么才是这种“大家庭”的理论根基和精神向往呢?换句话说,这个大家庭的文化支撑力从何而来呢?潘春梅说,要对人心进行管理,最容易借助的就是孝,因为孝是人的本性,孝的内涵就是人际之间的和谐。一席话使得潘锦海茅塞顿开,“孝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善事父母”的日常伦理仪式、规范和准则,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整个中华文化的首要精神。“孝悌”凝聚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智慧,和谐人生从孝开始。带着这样的思考,潘锦海遇到了来新疆讲学的著名国学大师南柏先生,通过南柏先生的进一步启发,他终于找到了开启企业文化大门的钥匙。而此时的潘春梅,已经在自己分管的环节中开始了用孝文化实施管理的尝试。
企业家要成为慈善家
有钱人要做善事
——潘锦海、潘春梅
2010年6月23日是新疆慈善事业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这一天由新疆汇嘉百货(集团)有限公司注资200万元的“新疆汇嘉十分孝心基金会”宣布成立。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尊老爱幼、父慈子孝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和推进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元素。新疆汇嘉十分孝心基金会将致力于孝道文化的教育宣传和孝文化工程建设,基金用于宣传知孝行孝的民族传统精神,帮助孝子完成行孝的心愿,宣传和奖励事迹突出感人的孝子,促进家庭和睦,使中华的孝文化深入人心,万古不息。”这是潘春梅在基金会成立大会上对新疆汇嘉十分孝心基金会宗旨的诠释。
潘春梅担任基金会理事长,而潘锦海则担任秘书长一职。
潘春梅不仅有一副典型中华传统女性的形象,勤奋、诚恳、勇于吃苦和乐于助人的秉性,还在于她善于计谋和调节的行为能力,“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她的表现无疑是完美的。潘春梅在她所主管的环节中尝试借助孝文化的理念和行为准则实施组织和管理,加强了内部的团结,形成了凝聚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潘锦海审时度势,及时将他们的经验在全集团系统推广,除却对人心的导向不提,最让人信服的是系统销售额的攀升,夫妇俩演绎了一出“妇唱夫随”的好戏。这一次潘锦海主动把夫人推向前台,自己甘当配角,也并非让贤,而在于他们夫妇在新疆汇嘉十年的涅槃中,潘春梅远远超出“贤内助”含义的组织管理者的业绩表现。
成立这个基金会,夫妇俩着实动了一番脑筋。首先基于他们对人生价值观中“强者”和“仁者”的理解。
潘锦海说:“作为商人,赚钱当然很重要;而作为公民,做人则更重要。智者知天下事,成者立天下人,我是商人也是公民,钱赚上了,为社会做事就有了条件,就要做更多的善事、好事、有意义的事。强者解天下忧,仁者暖天下心”。作为商人,所谓强者其意义并不在于福布斯富豪榜的提名,而在于强人必是能解天下忧愁之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往今来,以此等事之人被称为圣贤。作为商人,潘锦海和潘春梅无疑是业内的强者,而其“强”的内涵不完全在于他们银行账户上数字的不断延伸,同时在于他们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当然,这种解释依然存在牵强之嫌,因为正是这成千上万人做了他们拥有财富的铺垫。然而,一个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首先就在于对社会日益趋紧的就业态势的平衡,把“强者解天下忧”与“仁者暖天下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强者”与“仁者”的共存。潘继海说得直接——企业家要成为慈善家,有钱人要做善事。
潘锦海和潘春梅把这个议题拿到了董事会上,同时阐明的还有他们的认识和见解,以及开展孝文化建设工程的设想和规划。公司高层人员对关于孝道的“喜怒哀乐”与他们感同身受,于是很快达成共识,决定成立“十分孝心基金会”,为时下方兴未艾的道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推波助澜,实现自身“解天下忧”和“暖天下心”的美好愿望。自治区民政厅收到这个动议报告更是喜形于色,马上批准注册。
基金会成立的当天,一场由著名国学大师、咨询培训界资深传奇人物南柏先生主讲的“弘扬中华孝道、温润和谐社会”的系列讲座,同时也是基金会系列活动开始标志的宣传在新疆人民会堂拉开帷幕。乌鲁木齐市民免费听讲,南柏先生结合实际,深度阐明孝道的含义和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解析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孝道的表现及其现实意义,听讲市民深受感染,反响强烈。不久,基金会与乌鲁木齐市颇具影响的《晨报》联手,在全市开展“孝行天下、爱满首府——乌鲁木齐百位孝子”推选活动。并且说明,百位孝子的评选标准不局限于单纯的赡养父母,而是扩展到更深的精神层面,以对父母身、心、志、慧的全面“四养”为评选标准,为孝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内涵,对孝敬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乌鲁木齐市的活动结束以后,基金会和《晨报》又把活动向自治区其他城市延伸。2011年6月25日,昌吉市十大孝子评选结果在全市人民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大会上揭晓。人们怀着对党的高度热爱之情,感念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念民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放声高歌,纵情欢舞,而十大孝子评选结果的揭晓,又给大会增添了极大的激情和活力,使得整个活动高潮不断,极大地鼓舞了人心。
基金会还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送孝进社区”活动,在小区组织群众自发开展文艺演出和座谈会,宣传孝文化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组织志愿者到小区开办少年儿童孝心讲学班,从孩子们做起,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爱父母、敬长辈、尽孝心的思想观念,使年轻一代感知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美德,立志做中华文明的传承人。
如今,潘春梅显得特别的忙碌,一天难得睡上几个小时,然而,她始终挂着那副甜甜的笑脸,而且越是忙碌越是笑得丰满,浑身上下像是拧满了发条的机器,一天天欢快地转个不停。就这样,她还是希望她的基金会能够走出天山南北,走向全国各地,希望有更多的“强者”和“仁者”的支持和参与,以致有更多的“智者”和“成者”行动起来,带动所有的人都爱老、敬老、养老和助老,让孝文化之花开遍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