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0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十二五”时期 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应大力开展进口业务

徐明峰

  2011年1月—8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系统共完成进口总额158亿元,进口额同比增长37%,高于出口增速12个百分点,也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处于良好增长状态。但目前总社全系统进口额仅占销售总额的1.3%,供销总社的网络优势远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进口业务潜力巨大。在进口国家分布上,欧盟、金砖国家(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东盟、日本都是重要进口来源国;在进口品种结构上,除了农资类产品外,化工产品、矿物原料、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品也都占有一定份额。进口来源地和品种都呈现了一定的多元化分布格局,外贸进口业务增长潜力巨大,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今年9月于上海举办的“2011中国进口论坛”上说,当前我国已发展到进口与出口并重的新阶段,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进口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像重视出口一样重视进口。有关部门会适应形势需要进一步减轻或消除进口贸易的体制约束,提高进口便利化程度,为我国企业扩大现有进口开辟新业务领域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供销总社系统企业应在继续扩大出口的同时,紧紧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开展进口业务,实现对外贸易新的发展。

  在进口贸易中的独特优势

  第一,“新网工程”建设为我企业开展进口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出口业务中,卖方价格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竞争力。但在进口业务中,物流、分销环节的竞争力对进口业务影响更为明显。特别在大宗农副产品、原材料进口方面,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价格差异很小,决定竞争优势的主要是分销能力。目前供销总社系统依托农资经营网络已经成为主要的化肥进口商。同样,日用消费品网络、农副产品流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助于我系统企业在新一轮的进口增长周期中获得重要竞争优势。

  第二,合作社体系具有合作和联合的优势。

  就国内合作而言,合作社具有开放和共赢的价值观,供销总社更是覆盖全国的业务网络。企业在开展进口业务中遇到资金、渠道、信息等困难是很正常的现象,通过在本系统内开展合作和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既避免了与外系统企业合作泄露商业机密的风险,还可以促进本系统企业整体发展。

  第三,合作社间国际合作是合作社的独特优势。

  在国际合作方面,供销总社作为国际合作社联盟的重要成员,与世界上各种类型的合作社都有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国际合作社联盟成员普遍重视信息交流和经贸合作。世界各国合作社之间虽有竞争,但互补性优势更为突出。在进口方面,国外合作社是多种优质农产品、酒类、乳制品、日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在中国市场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通过合作社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提高信息质量,降低流通环节,降低信用风险,是合作社企业拥有的独特优势。

  宏观政策环境支撑进口贸易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进口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我国对外贸易呈现以出口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的新形势,进口贸易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首先,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的新形势”、“优化进口结构……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等内容。

  其次,“十二五”规划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作为重要内容。可以预期在未来的一段时内,我国消费潜力将持续释放,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潜力释放会直接扩大进口需求,消费能力提升可以改变消费结构,人民群众对进口优质产品、国外特色产品、奢侈品的需要会进一步扩大。可以预见,国家的收入政策会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带动进口消费品市场较快速度增长,为进口企业提供较长时期的有利的发展环境。 

  适应对外贸易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一,入世过渡期结束,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尽管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增加了国内企业的生存压力,但客观上,外贸管理政策的透明化、便利化、自由化措施有利于进口业务的开展,是进口业务的发展机遇。

  第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进口贸易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入世”以来各种贸易壁垒依然严重,各国为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纷纷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目前我国已经与东盟、新加坡、泰国、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协定对象有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冰岛、挪威、瑞士,与韩国以及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谈判即将开始,正在研究、协商或意向中的对象有印度、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日本。

  2010年1-9月,中国通过10个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的双边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4%。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中国和贸易伙伴产品自由贸易迅速地实现,必将为外贸业务形成新的增长空间。例如,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即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规定,中国从2008年10月1日起逐年降低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牛羊肉、猕猴桃等产品的关税,于2016年1月1日前取消牛羊肉、猕猴桃的关税,于2017年1月1日前取消鲜奶及奶油、黄油、奶酪的关税,于2019年1月1日前取消奶粉关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扩大进口和出口贸易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是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对外贸易的新机遇。

  第三,适应汇率改革的需要。

  人民币改革逐步实行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浮动汇率制度,既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要,也将对这一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本币升值在降低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的同时提高了本币对国外产品的购买力,汇率改革必将引导中国对外贸易从出口创汇型向平衡贸易发展。企业必须顺应这个形势的要求,在积极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努力扩大的出口的同时,利用本币升值对进口业务带来的有利条件,积极开辟新业务,贸易与投资并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因此,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应适应市场变化情况,抓住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自身转型升级,重视进口人才培养,积极开展进口业务,在未来的进口贸易中取得应有的业绩。

  (作者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际合作部)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