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0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扶持“小微”
还需打破“玻璃门”

兰 亭

  日前,国家出台“国九条”,不仅首提“小微企业”概念,而且还提出了6条金融政策、3条财税政策。此举不仅明确了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态度,也给中小银行今后的服务指明了一个方向。“小微企业”成了日前大众关注的焦点。

  但政策的指引是否能够落到实处,业内还是观点各异。

  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就指出。“政策的推动作用是肯定的,但能否起到更好的效果,不仅要看银行是否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和决心,还要看一些政策上的做法。尤其是一些政策上的‘玻璃门’,能否真正打开。”

  “玻璃门”,顾名思义,就是明明看到有政策摆在那里,但伸手去够,才发现隔着一道门。就像那句戏谑之言,“机会看上去很美,但与你无关”。

  在落实“国九条”过程中,“玻璃门”有两扇。

  一扇是小微企业所触摸到的。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曾在微博中发表观点说,“国务院的政策,会遇到地方财政税收部门、银行部门和政府各收费性的行政以及行政事业机构的强烈抵制。能否落实,还是个悬念。”

  如果真是如此,小企业看到的将是没有形成有效降雨的“政策浮云”。

  一扇是金融机构所触摸到的。

  “国九条”提到了许多利好于金融机构的政策措施。但仅是“适当提高不良贷款率容忍度”一项,就会让很多金融机构望而生畏、思量再三。诸项优惠政策能否让大银行忽略风险与成本,俯下身助力小微企业,仍未可知。

  而且,问题还在于,就像有关专家指出的,“大银行做小微企业,不经济”、“银行会追求比较效益”。因此,能够俯下身认真做扶持小微企业的,只有中小银行,包括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此一来,触摸到“玻璃门”的,恐怕就是 “小额贷款公司”了。

  因为,“国九条”中,只是提到了“小金融机构”,但却并未给出具体范围。而小额贷款公司的尴尬就在于没有金融牌照。

  若两扇“玻璃门”并立,“国九条”的成效几何就更难以定论了。

  因此,落实“国九条”,不仅要打破面向小微企业一方的“玻璃门”,让小微企业确实享受到其中的优惠政策,而且也要打破面向金融机构一方的“玻璃门”,为政策的顺利实施清除路障。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