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争创示范行社 提高支农水平
福建省农信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兰宗文 李乾雷

  截至2011年8月底,福建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1067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78.8%;农户贷款余额718.73亿元,占全省金融同业的65%以上;300万个农户获得农信社信贷的支持,占全省农户数的43.39%。服务“三农”、服务海西建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凸显。

  福建省农信社(含农商银行、农合银行,下同)系统各级党组织以“争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示范行社活动”(简称“争创工作”)为载体,迅速发动各级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紧紧围绕拓展服务项目、创新信贷产品、强化品牌建设、营造信用环境等各项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争创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支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以服务“三农”的成效来检验争创工作的成果。

  截至今年8月底,福建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1067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78.8%;农户贷款余额718.73亿元,占全省金融同业的65%以上;300万个农户获得农信社信贷的支持,占全省农户数的43.39%。服务“三农”、服务海西建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凸显。

  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多元的金融需求。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产品单一、农民金融需求无法有效满足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福建省农信社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以争创工作为契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推出一大批极具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开发活期与定期存款之间自动转存的“富利宝”个人存款业务品种,加快存款服务的多样化;创新信贷产品,陆续推出小企业授信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生态茶园贷款等新型贷款品种,支持农民创业致富;代理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为农村富余资金提供收益率更高的投资渠道。基本实现了在一个营业网点即可为客户提供存、贷、汇兑、咨询、理财等“一条龙”式金融服务。

  延伸覆盖范围,提升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全覆盖水平。让每一个农民兄弟都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始终是福建省农信社不懈的追求。2010年在全省23个金融网点空白乡镇通过设立营业网点、流动服务站,自动存取款机等方式实现了金融服务在省内所有乡镇的全覆盖;今年还将继续建设20家营业网点,实现省内所有网点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又全面启动“金融服务不出村工程”建设,在偏远农村地区设立小额支付便民点,让出行不便的农户“不出村”就可以持银行卡办理缴费、转账、领取养老金等基础金融服务。截至今年6月末,已在7651个村布设了小额支付便民点。

  支持民生工程,全力承办涉农资金代收代付业务。便民利民惠民是根本。依靠自身点多面广的优势,福建省农信社全力承担起社保卡、新农保、新农合、农村水电费、种粮直补、库区移民直补、农村低保、农村六大员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各类涉农资金代收代付业务,着力改善民生,便利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目前,全省共有52家基层农信社、农合银行、农商银行代理新农保业务,超过新农保全部试点县(市、区)的2/3;取得莆田等5个设区市共1000多万张社保卡的发卡权,占全省总量的1/3。为及时完成各项资金的代收代付工作,全省农信系统党员职工带头加班加点,增设服务窗口、增加服务时间、增加人力物力,确保各项业务的及时办理,赢得了广大农村客户的充分肯定。

  信贷阳光操作,提高办贷效率和群众满意水平。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本身就是一种监督。福建省农信社将党务公开与业务公开结合起来,全面实行“阳光信贷工程”,统一制作信贷服务指南示意图;公开贷款种类、对象、条件、办理程序、受理时限;设立举报电话,开通举报信箱、邮箱,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全省共设立举报信箱1500多个,开通举报电话71部、举报电子邮箱71个,并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定期滚动公开举报电话、邮箱,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通过推行信贷阳光化工程,广大客户真切地感受到农信社“进门不再烦,办贷不再难,手续不再繁”的转变,对农信社的美誉度评价有了显著提高。

  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帮扶各类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灾难无情人有情,福建省农信社充分发挥金融信贷杠杆作用,积极参与到救灾、助学、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中。2010年“6·18”洪灾,累计发放专项救灾贷款近32亿元支持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独家承办福建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自2010年全面开展以来,授信金额达6.3亿元,现已支持近3.2万名困难家庭学生就读高等学校。今年新发放此类贷款33315笔,金额1.9亿元,贷款余额已达3.1亿元。

  创先争优,争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示范行社的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福建省农信社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同时,也在不断收获着惊喜:全省67家行社,有30家在当地存款总量排名第一,50家排名前三;贷款总量有26家排名第一,49家排名前三,充分凸显了农信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