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0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拾起弹落的王冠
——湖南省安化茶厂纪实(摘选)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蔡镇楚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施兆鹏

  安化酉州,雪峰山麓,一个弹落王冠的安化茶王,正在悄然崛起。这就是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湖南省安化茶厂。

  这里曾经是湖南省第一个茶事实验场。

  这里曾经是花卷茶的发源地,最早建立黑茶机械生产基地。

  这里曾经是与“祁红”齐名的湖南红茶“湖红”的发祥地。

  这里曾经是湖南第一大国营茶厂——中南第一茶厂,苏联专家的斑斑足迹依然清晰可见。

  如今,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斥巨资开发安化黑茶项目,旨在重塑昔日的辉煌,拾起曾弹落的王冠。

  一、百年历史

  湖南省安化茶厂创建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由多家私营茶叶企业组建而成。1937年5月以后,隶属于原中国茶叶公司,是湖南省第一家大型茶厂。

  悠悠岁月,积淀了安化茶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啻是湖南省活态型、实地型的茶文化博物馆。

  在湘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湖南省安化茶厂的历史地位与主要贡献是:

  第一,“湖红”的发源地

  湖南省安化茶厂,地处安化县的酉州与唐家观,位临资江河畔,是安化红茶发源地,也是安化著名的茶埠。红茶与黑茶的产销,一直处于安化茶叶的领先地位。

  1915年(民国四年),这里出产的安化红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一道,同时获得最优大奖章(湖南《大公报》1915年12月30日),使湖红(安化红茶)与安徽“祁红”、福建“建红”形成鼎足而三的繁荣局面。1922年,安化红茶外销40万箱(折合为12096吨),占湖南茶叶出口的44.9 %,占全国茶叶总出口量的12.1 % 。

  第二,安化花卷茶的诞生地

  湖南省安化茶厂所在的酉州与毗邻唐家观,历来是安化黑茶产销的集散地。

  酉州、唐家观与对岸的黄沙坪,隔江而望,茶行林立,茶商云集,茶市繁荣,佳茗飘香。明朝嘉靖元年(1522),有人绘制了一幅《嘉靖元年的唐家观》图,生动地再现了唐家观的茶市发展盛况,堪称“唐家观上河图”。

  1902年至1904年,山西茶商在这里先后创办兴隆茂和聚兴顺等著名茶行,生产与销售安化红茶与黑茶。从文献学而言,应该说这是酉州安化茶厂之肇始。

  清朝道光年间(1820年前),安化酉州制作第一支花卷茶(即百两茶)。而后的同治年间,晋商与边江刘氏踩茶师合作探索,又改百两花卷茶为千两茶,宣告“世界茶王”的诞生。

  据《湖南黑茶》一书记载:1936年(民国廿五年)安化黑茶销售量最大的商号,大多集中在酉州,所销售的花卷茶共计17122支(使用票引者除外)。由此可见,安化茶厂所在的酉州,自古以来就是安化花卷茶(千两茶的前身)的集中产地与集散地。

  第三,湖南最早的茶学教育基地

  “湖红”首获国际金奖,轰动了世界茶叶界,美、日各国和国内各省茶叶界人士纷至沓来。在湖南省主席谭延闿的支持下,1916年(民国五年),中国第一个茶叶学校——湖南省茶业讲习所成立,招收茶商茶农子弟,预设两个班,展开茶学专业教育。1934年当代茶圣吴觉农在《湖南省茶叶视察报告》中指出:“湖南茶叶学校(即茶叶讲习所)较其他各省完备。”

  第四,湘茶机械生产的开创者

  1932年,冯绍裘担任湖南茶事试验场第一任场长期间,致力于机械制茶,从上海引进茶叶机械5台,开湖南茶叶制作机械化之先河,并亲自设计木制揉茶机和A型烘茶机,实现了由“人工揉茶”向“机械揉茶”的历史性突破,使安化茶事实验场成为全国最早的四大茶叶科研单位之一。其生产的安化黑砖茶,曾荣获国民政府工商部“中华国货展览会”一等奖。为后来彭先泽领导湖南砖茶厂对黑砖茶的研究与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1938年,黄本鸿担任湖南省农业改进所安化茶叶试验场第一任场长期间,积极开展茶叶机械科研,发明铁木结构的抖筛机、拣茶机等茶叶机械,是湖南红茶精致机械之始;又创造“四条龙制茶法”,在香港以港币115元的价格,创湖红外销价格最高纪录。

  第五,湘茶大师的摇篮

  湖南安化茶厂的发展历史,成就了两位茶学大师:一是“红茶大师”冯绍裘;二是茶学专家黄本鸿。

  冯绍裘,湖南衡阳人,1923年毕业于保定农业专科学校。1924年春,冯绍裘担任湖南省茶叶讲习所教务主任。1928年7月,冯绍裘奉命去安化,将茶叶讲习所改为湖南茶事试验场,即著名的安化茶场,亲自担任第一任场长。解放后担任湖南省茶业公司总经理,武汉大学茶叶专修科副教授。他在安化茶场从事茶叶科学研究14年,创制红茶精制加工工艺流程70多道工序,被尊为“红茶大师”。1936年他将红茶制作技术传授到云南,成为“滇红”的创始人。1995年云南凤庆茶厂为表彰他的功绩,特意在厂内为他雕塑一尊铜像。

  黄本鸿,字石舞,湖南湘乡人。1917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湖南大学前身之一),1925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先后担任汉阳兵工厂、江西安源煤矿工程师和湖南省湘岸榷运局会计师。1938年,黄本鸿担任第三农事实验场安化茶场主任兼技师与精致茶叶示范厂厂长。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寿景伟奉命成立中国茶叶公司湖南分公司,将酉州的华安、晋安、大中华等私营茶叶加工厂合并之,成立湖南省安化茶厂,委任黄本鸿为第一任厂长。1940年初,黄本鸿在安化率先组织茶叶合作社,而后又土法上马,提炼红茶素成功,每50千克低级红茶可提炼红茶素1-3磅(1磅为453.59克),每磅价格为100银元。1950年湖南省安化红茶厂成立,他继任解放后湖南最大茶厂第一任厂长。这年冬天,新中国在杭州举办首届全国性制茶技术培训班上,他被聘请为技术课长;1951年他在中南地区茶叶经理厂长会上介绍《试行定额管理的制茶方法》,并在武汉大学讲学;1953年编著《红茶精制》一书,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红茶精制专著。

  二、鲜活的茶文化博物馆

  湖南安化茶厂的百年历史,文化积累极其深厚,是中国茶叶在湖南的一个至今尚存活的茶文化博物馆。

  第一,安化茶厂作为一代与安徽“祁红”、福建“建红”齐名的“湖红”发源地,抚育了两位著名的茶学专家冯绍裘与黄本鸿。

  第二,湖南安化茶厂的厂区面积宽广,至今尚有140亩面积,是湖南最大的茶厂,当年就被认定为“中南第一茶厂”,发展空间巨大。

  第三,湖南安化茶厂现存的厂房建筑,具有两大特色:一是木质结构建筑居多,各个建筑之间皆由走廊连接着,形成一个统一的建筑群体;二是古老建筑物居多,属于清末民初修建者,如同茶厂建筑博物馆一样,也保存着新中国成立之初原苏联专家设计的大型自然采光厂房,其结构特征、自然采光设备,都是当今各地茶厂少见的。

  第四,具有悠久历史的安化茶厂,至今尚保存着大量茶叶科研样品和原始文献资料档案,品种多样,资料齐全,在湖南茶业发展史上具有极大的文献实物价值。

  第五,湖南安化茶厂至今尚存有许多古老的制茶工具,有些甚至是完整的设备。一旦整理和展示出来,可以看到安化茶叶制作工具由手工到机械加工的全部过程。这种历史文物,在湖南乃至中国茶叶界都是十分珍贵的。

  第六,湖南省安化茶厂是中茶公司组建而成的。1937年5月6日,中国茶叶公司在南京成立,总经理寿景伟随即来到湖南安化,成立中茶安化支公司,并将酉州的华安、晋安、大中华等私营茶厂合并,成立湖南省安化茶厂,委任原华安茶厂黄本鸿为第一任厂长。1950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接管,正式命名为湖南省安化茶厂,是湖南第一家大型国有茶厂。

  三、重塑安化茶厂形象

  安化茶厂昔日的辉煌,已经成为即将尘封的历史,如同饱经风雨洗礼的时空一样。而今,我们走进安化茶厂,偌大的厂区,宽阔的楼房,古老的建筑,陈旧的制茶工具,苍翠的树木,路边的杂草,败落的码头,珍贵的茶样,依然如故,宛如走进一座博大而深邃的茶文化历史博物馆,岁月沧桑,历史痕迹,处处可见;唯有宣传栏张贴的关于体制改革的红头文件,还透露出一丝春天的信息。

  改革开放30多年了,外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民都在享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何以这里依旧如故,成为被改革开放遗忘的角落?

  面对这厚重的历史和残破的现实,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时代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而今,实力雄厚的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再度进驻安化茶厂,已经丢失王冠的安化茶厂,有希望重振雄风,拾起弹落的王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如今这个历史悠久的“中南第一茶厂”,正在蓄势待发。如果能够得到湖南省领导和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亲切关怀和积极支持,安化茶厂必将弹冠相庆,重振雄风,展翅飞翔。

  “今日旗枪生机,中华独占鳌头。”“中茶”一定能够凭借这个历史积淀的“天字第一号”金字招牌,率领中国茶业巨大旗舰下的千军万马,昂首阔步,扬帆远航,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中国经济之腾飞,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