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并举:北京黄山茶城靓丽马连道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当漫步北京马连道,进入街北口的黄山茶城大院,一座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建筑便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在到处林立的水泥大厦的对照下,那地地道道的徽派建筑风格,白墙灰瓦的简洁色调,灵秀的屋檐门窗布局,宛如画家笔下几位柔情似水的徽州淑女亭亭玉立,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北京黄山茶城。
经过半年的打造,北京黄山茶城的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外部装饰完成,内部布局已搭好商位框架。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内部整体格局设计合理,规范大气。眼下招商工作紧锣密鼓,众茶企踊跃签约,只待入驻开业。
文化为依托 品牌作后盾
马连道现有10多个茶城,市场竞争激烈,北京黄山茶城刚刚奠基,靠什么站稳脚跟,进而取胜呢?
以特色文化为依托,以品牌好茶作后盾,跟进茶城诚信服务,是北京黄山茶城的宗旨。肩负使命感的茶城总经理王齐说:“作为黄山人,我想为家乡做点事,通过黄山茶城这个窗口打好徽茶品牌,将徽文化引入京城茶城,推广以黄山茶叶为重点的丰富的人文资源,以文化特色立足。作为一个茶城管理者,我希望在安徽茶的基础上把全国各地的好茶企请进来,产品优势互补,以好的产品来支撑,提高品牌意识。再辟出一块紫砂长廊,一站式服务,让消费者在这里最快捷最方便地买到全国各地的好茶好壶。”
王齐的想法得到了黄山市政府和歙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茶企的呼应。截至目前的招商中,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华国茗人农业有限公司、谢裕大茶业、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等安徽的龙头企业已商定入驻北京黄山茶城;四川、福建、浙江、江苏、贵州、湖南等地的茶企也看好黄山茶城的经营理念和地理位置,纷纷前来洽谈签约。
以文化为依托,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已经作了茶城规划,茶城中专门设置了文化活动场所,特邀了文化活动策划专家。开业后,我们要借马连道“十二五”打造核心文化区的东风,定期举办讲座、培训、演艺、交流等文化活动,宣传茶文化,推广各地的好茶。让消费者喝茶懂茶识壶,让文化为好茶插上翅膀。”王齐如是说。
给力三级跳
目标定多高,路就会走多远。王齐志向远大,决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茶旅之路与体育生涯有很多相似,王齐的从茶历程可以用田径场上的三级跳远来比喻。
在普通人的眼中,三级跳远的第一跳,要点是踩准踏板,第二跳是给预发力,第三跳给的则是总爆发力。而王齐茶旅之路的第一跳,是进入茶行钻研茶叶生产营销,注重芽典品牌打造;第二跳,是拓宽视野瞄准紫砂推出盛甲子系列;第三跳;则是打造北京黄山茶城平台,推出文商并举措施。
王齐生长于黄山歙县,从小随身为当地茶业局局长又满腹徽文化的父亲学茶,耳濡目染,深得徽茶和徽文化滋养。大学毕业后,他揣着对黄山茶的眷爱,回乡经营茶厂。几年下来,他跑遍了黄山的所有茶园,对哪个山头的茶青品质如何非常熟悉;他潜心研究茶叶加工工艺,努力把企业生产的每一款茶做得更好。他所在的歙县牡丹茶厂生产的黄山毛峰多次获市级奖项,企业创出了芽典品牌,今年又研发出获银奖的“芽典红”。
1996年,凝聚黄山茶之真谛的王齐只身北上,来到北京马连道,凭着过硬的产品和大学所学的营销管理专业特长,在北京设立了窗口,成立了北京豪士歌商贸有限公司,开拓市场。15年来,他把芽典茶的品牌做得有声有色:建立客户群,批零兼营,网络销售。营业额增长了,供货量提高了。小小的窗口成为黄山连接北京的桥梁,成为黄山市政府、歙县政府领导慰问当地进京茶商的必到之地,王齐也为家乡父老担当起了黄山茶协北京分会会长的社会责任。
精准扎实的第一跳为王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随着市场的变化王齐的思考更深入,思路更明晰了,必须在经营中发展,在发展中求新。由于经营面的拓宽和消费者需求的增加,紫砂进入了豪士歌商贸公司的经营范围,新的机遇也随之降临到王齐的头上:向建国60周年献礼,在全国仅有的10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唯一的安徽人李昌鸿与王齐一拍即合,隆重推出“盛甲子”紫砂系列。
含有“盛世华夏”深刻寓意的“盛甲子”紫砂陶艺作品,震惊了紫砂收藏界。《安徽歙县地方志》主编胡武林为“盛甲子”紫砂壶有感而发抒写了气势磅礴的《盛甲子赋》,一句“盛甲子兮,一壶甲子倾倒风流客;壮高谭兮,百篇高谭激豪国士心”,对“盛甲子”的纪念意义与艺术价值作了高度概括,也让王齐足足过了一把紫砂瘾,抒发了对祖国的感恩情。
这第二跳为王齐充电,激活了新动力。今年,王齐又借“安华景苑饭店”转身打造茶城之际,雄心勃勃地创立了北京黄山茶城。新的空间,新的未来,也是新的挑战,现在正是加力阶段,我们衷心祝福王齐这第三跳,跳得更轻松,跳得更远!
(张永立)
相关链接:
银奖芽典红,徽茶的一枝新秀
9月24日,“北京银行杯”全国斗茶大赛在马连道黄山茶城大院内公开决赛。现场彩旗招展,“擂台”高筑,台上两组专家紧张地忙碌着审评,台下数百人观看,更有送评者焦急地等待着结果。
参赛的茶叶是红茶和大红袍,报名参赛的茶样有200多种。通过两天前的初评、复评后,评委们从中分别选出红茶和大红袍的前10名进入公开决赛。
单说红茶,有滇红、祁红、坦洋工夫和近年“炒热的”金骏眉等。负责审评的,是国家一级评茶师沈红所在的专家组。经过看外形、观汤色、尝滋味、分析叶底和一番打分后,决赛结果出来了:金奖3名、银奖7名。当大赛主持人宣布第一名银奖的茶叶名称是“芽典红”时,台下发出了惊叹声。
这支大家从来没听说过的“芽典红”来自哪里,又是怎样获得这一殊荣的呢?在颁奖仪式过后,记者找到了手捧荣誉证书的该产品送样者——北京黄山茶城总经理、黄山市芽典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王齐。王齐略带遗憾地说:“只差0.5分,输掉了金奖。下次我们一定再好好下点功夫,争取把金奖拿到手。”
王齐介绍,“芽典红”的鲜叶原料来自老家安徽黄山一带,参评的产品是按祁门红茶工艺制作的红茶。将其取名为“芽典红”,是因为企业的产品商标是芽典牌。由于企业以往主要生产黄山毛峰,今年才开始摸索制作红茶,虽然比较用心研制,但经验少,产品送去参评只是想听听专家的意见,希望获得指导,想不到竟获了银奖。尤其是获奖后的现场竞卖,金奖红茶获得10万元1公斤的竞拍价,说明大家对获奖红茶的认可。“我对芽典红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十大名茶中徽茶占据了四款,祁门红茶又是这四款中的唯一的红茶。今日在全国兴起红茶热的浪潮中,“芽典红”应运而生,成为徽茶的一枝新秀,这其中蕴含了企业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管理者的深入思考,表现了企业与时俱进、敢于拼搏的勇气。这款茶不仅为徽茶增光为企业添彩,还为企业产品的拓展提供了新空间。我们期待它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质量始终如一,真正成为消费者喜爱的“芽典红”。
(张永立)
盛甲子紫砂壶:韵厚味足点亮市场
盛天盛地盛甲子盛世年华,壶方壶圆壶春秋壶艺人生。
这副对联,是两年前对推出盛甲子紫砂壶的北京豪士歌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齐当时激情满腔追梦紫砂的生动写照。那时他表示:“我希望‘盛甲子’能为60年庆留下靓丽的一笔,在感恩祖国的同时,让更多的喝茶人了解茶与壶的紧密联系,把茶喝出品位,把壶玩出水准;还希望通过它弘扬我国紫砂文化,传播精神文明;更重要的是为人们留下一份宝贵的纪念品,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盛甲子”紫砂壶由六种传统壶型组成,以六种不同的泥料制成,包括大彬莲子壶、大亨线元壶、景舟掇只壶、曼公秦权壶、昌鸿石瓢壶、昌华茄段壶六种传统经典壶。由李昌鸿大师亲自选型和铭文。
随着时间的迁移,“盛甲子”伴随着王齐的脚步在市场中稳健前行。两年的岁月,对人生的旅途来说,不算长也不算短。在王齐的运营下,“盛甲子”在最初的六款传统壶的基础上增加了六组母子壶系列和六款缩小版小壶套组系列,知名度逐渐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北京老舍茶馆、燕莎商城、紫艺茶业,在天津、太原、广州、安徽、黑龙江都曾见到盛甲子的“身影”。它在做壶人的口中也有了应有的位置,成为玩家喜爱的一个紫砂品牌。
“盛甲子”的发展轨迹与近两年的紫砂热有没有关系呢?要说有,那就是很多人开始关注紫砂了,从认识紫砂到喜爱紫砂文化,悟出了“器为茶之父”的奥妙。不过,玩家和消费者是不会盲目随波逐流的,尤其是超过万元一只的紫砂壶是不会轻易出手去购买的。“盛甲子”被认可,在众紫砂壶中脱颖而出,主要是由它内在的魅力决定的:建国60年庆的创意,壶型、泥料、手工,以及李昌鸿大师的亲自铭文,让这个紫砂系列韵厚味足。它的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它的良好的性价比,还有王齐对紫砂的执着追求和推广,成为其走向市场的最终原因。
(章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