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0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引得源头活水来
——广西贵港市社盘活资产、创新项目建设纪实

  “通过进一步盘活资产,实施项目建设,让我们拨开云雾看到了希望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黄品清感叹。自2009年开展项目建设以来,贵港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实施改造建设的项目达28个,投资总额9300多万元。一个个项目在三区两县市相继开工建设、竣工投产,涉及领域之广、建设速度之快,凸显了贵港供销合作社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和雄心。

  靠改革谋发展

  2009年9月,贵港市社大刀阔斧地对三区基层社进行了改革,并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有利于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机遇,主动融入到服务“三农”工作中,谋求发展新路子。两年多来,该社共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13个,建设“农家店”1228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种子种苗及技术推广等领域,入会社员达2.19万人,每年帮助农民实现经济收入4.63亿元,在助农增收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各县区社领办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家店”每年实现营业收入8.02亿元,其直接送货到农家、田间地头的服务模式,大大方便了群众,增强了供销合作社的信誉,赢得了良好的销售效益。

  2009年12月,“供销社正大百货”大型超市在港北区大圩镇大圩街开业,琳琅满目的商品多达2000多种,除了摆放有序的日常生活用品外,青菜、水果、生鲜肉类、干货类等日杂用品也以低于市场价摆上了柜台经销。这种新型的市场模式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正大百货开张以来,平均日营业额高达3—4万元,安排就业近100人。在改革中初次尝到甜头后,大圩供销合作社目前又引进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供销合作社电器城。

  今年7月28日,投资300多万元的桥圩加油站改扩建工程竣工投入运营。这是贵港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盘活资产的又一个成功例子。

  拓宽经营天地宽

  “在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中,我们上有国家出台的各种‘强基惠农’政策作指导,下有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还有供销合作社长期与农民合作积淀起来的厚实信誉和基层社丰富的土地资源。在多种叠加优势面前,我们只有一条路子可走,那就是:以项目为支撑,拓宽经营领域,服务广大农村。”黄品清道出了基层社改革发展的初衷。

  两年多来,贵港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充分挖掘潜力,大胆引进广西浩业百货、正大百货、皆汇百货等有实力的百货公司与基层社合作开发建设项目,盘活基层社的土地资源,利用民间资本建设现代农村服务网络。市农资公司与八塘供销合作社合作,在八塘火车站货台边建设两个共占地4000平方米的仓库,对火车站运送来的货物就地入仓中转,既整合了农资配送资源,又盘活了基层社资产;市物资回收利用公司改变因循守旧的经营方式,2010年租赁1万多平方米的场地办拆车旧件市场,实现当年上马当年营业;东津水厂是东津供销合作社办的项目,通过扩建改造,解决了全镇1/3人口的饮用水问题。

  目前,全系统组建了7个龙头企业、12个商品配送中心,在乡镇基层布局了25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超市,兴建了4个综合市场,村级网点多达2729个,改造升级910个,初步形成了县有配送中心、乡(镇)有超市、村级有“农家店”的经营服务网络,网点覆盖了全市所有行政村。

  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为供销合作社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去年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实现综合经营总额28.15亿元,同比增长28.3%;以各种方式联结带动农户22.94万户,同比增长9.6%;以各种方式帮助农民增收3.91亿元,同比增长39.7%。

  (苏少珍)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