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作社“唱响”农交会


  图为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台。

  10月30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四川成都隆重开幕,这是农交会自2003年举办以来,首次在我国西部地区举办。农交会历来被视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风向标”,本届农交会相比于往届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专业合作社的展示内容,并且参与农交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也猛增,可见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合作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走进各地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台,由于本届农交会特意增设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展示内容,因此,各省认真筛选,挑选出了一大批规模大、品牌硬、实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前来展示。

  在重庆市的专业合作社展区,消费者驻足在有机米、柑橘等优质农产品的展台前详细了解。据悉,此次重庆市组织了来自万州、涪陵、黔江、巴南、秀山等14个区县的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前来参展,规模为历年来最大。在重庆市的综合展示区,还特设了“两翼”农产品专区,将蜂蜜、土鸡、柑橘等“两翼”特色农产品推介给全国各地的企业和市民。这些新鲜山里货的亮相受到了各地农业企业和成都市民的热捧,仅参展首日,重庆展团便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价值1.7亿元的订单,销售了价值250万元的特色农产品。

  在辽宁展示馆,一字铺开的专业合作社展台前人头攒动,各个合作社的销售人员正忙着给采购商介绍情况。沈阳市农委农经处的工作人员一边帮着合作社发放宣传资料,一边向客商介绍沈阳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年的发展近况。据悉,截至今年9月底,沈阳市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341家,基本达到了一村一社。

  陕西省今年在农交会上亮相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尤为突出,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交会首次开设的合作社展区中雄霸30个展位,名列各省区首席。据了解,为参与此次农交会,陕西省全省有2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踊跃报名,最终筛选了70家40大类300多种产品参展,其中既有陕西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苹果、红枣、猕猴桃等农产品,也有尚不被外界广泛认知,但很有潜力、能吸引人的特色农产品,如冬枣、土织布、皮影、陕西特色工艺品等。陕西农民专业合作社丰富而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吸引了广大客商和市民的浓厚兴趣,仅开幕式首日,现场零售额就达到了50多万元。

  有不少合作社已经多次参加农交会,曾经总感觉有些孤军奋战、无法和大企业比拼的合作社,这次却全然改变。在农交会的现场,无不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强劲气息,农民自己抱团闯市场的氛围在展厅里变得浓郁且实在。

  江苏省响水金鹰珍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长王云龙已经是第2次参加农交会,虽然声音已经沙哑,但是仍挡不住他的热情,一上午时间,他就已经签了两个大单,其中来自四川宜宾的一家企业每月订购珍禽5万只,第二天还要和山西一个企业细谈。王云龙说,专业合作社彻底改变了农民单打独斗的局面。

  天津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树光也参加农交会多年,李树光说,通过几年在农交会上的推介,沙窝萝卜的产品价格始终保持上升。而今年农交会还专门推出合作社展区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产品的推介和销售都较为理想。

  李树光表示,合作社能办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合作社和公司的最大不同在于,公司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合作社是社员利益最大化。在盈利的基础上合作社能够实现盈余返还,以实现农户的更大收益。

  (何文)


 

  编后

  合作社需要“天天农交会”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可以说是我国农业界的盛事,每年的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涉农企业都纷纷前来参展,这些年在农交会上,我们也常能见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身影,并且数量逐年增加。而今年的农交会专门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区,足以见得合作社在今天的农业产业中的重要性。

  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表示,他们最愿意的就是参与各类农交会、农展会,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这类的展示展销会都由政府搭建平台,知名度高、客商多、花费小,是合作社面向市场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也是打响品牌的最佳途径之一。

  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展示展销会的数量非常有限,一则是时间上跨度较大,一般最少也要一年才举办一次,为期不到一周时间;二来质量上真正成规模、有影响力的展示展销会就那么几个。比如此次国际农交会上由于展位有限,各省必须在报名的合作社中再精挑细选,不少实力也不差的合作社都未能参与进来。

  针对长久以来农产品卖难问题,我们欣喜于农交会为合作社提供的销售平台,但也感慨于这种平台作用的有限性。如果各个地方的政府都积极地去搭建这种平台,帮助更多的合作社参与进来,并且形成多形式、多类别、持续性的活动,让合作社、农民有更多机会与市场对接,面对面地和客商交流起来,相信将大大推动农产品卖难问题的解决。

  我们常把农交会比作盛宴,但我们不希望这种盛宴只有一年中的某几天、全国各地的某一地才能享受。要真正把农交会的作用最大化,需要各方面的长期努力,要让合作社和农民享受到“天天农交会”、“各地农交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