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东阳供销合作社
四个“推进”打造现代流通服务业

石法华

  编者按

  在新农村建设中,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围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网络等四大网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凭借领办农民专业合、成立信贷担保公司、推进项目建设等各种形式开展为农服务,不仅为供销合作社赢得了社会地位,还壮大和发展了自己。其中,东阳市社打造的现代流通服务业和湖州市社开展的“三农”融资平台,值得各地供销合作社学习和借鉴。

  2010年,浙江省东阳市供销合作社实现销售16.4亿元,利润1363万元,上缴税收1.14亿元(列东阳市第四位),年均增长30%以上。连年占居金华市9县市供销合作社第一、全省前列,连获省、金华市供销合作社年度工作考核特等奖(2010年度列全省第七名)、先进单位,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东阳市十佳商贸服务业、百虎企业称号,并荣获政府特殊贡献奖和市先进单位。今年以来,东阳城区旧城改造拆除占地1.7万平方米商业网点,年减收500多万元,再生资源回收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医药经营“新医改”政策出台等冲击影响,东阳市社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前8个月盈利552.5万元,同比增长8%,辖属18家企业无一亏损,发展势头良好。

  在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下,东阳市社一度陷入阵地被挤、业务萎缩、效益下降甚至多年亏损的窘境。从2006年以来,东阳市社创新理念,调整思路,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开拓经营,扎实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东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大变化,实现了跳跃式大发展,各项经济指标连年攀历史新高,在流通领域再铸新辉煌。

  东阳市社在短短几年内,之所以能够从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迈进,主要是成功地做好做足4个“推进”文章。

  推进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点多、面广、线长,历来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优势,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硬碰硬竞争面前,却演变成为节节败退的劣势,为此,东阳市社审时度势,以变应变,果断调整思路,改进策略,明确把整合优化资源、发展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作为新时期助推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牛鼻子”来抓,即以城区专业公司为龙头,把遍布全市各地500多个网点的优势业务为联接点,整合组建医药、废旧物资、农资、石油、烟花爆竹等五大城乡一体、连锁化为重点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并打破地域、所有制、行业等限制,大力开展开放办社招商引资,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农村主要集镇创办了十多个规模型、品牌化、有竞争力的商场超市,基本形成了城区有配送中心、乡镇有连锁店超市、农村有放心店便民店的现代经营新模式,大大提高了供销合作社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经营份额。据统计,全市供销合作社现有连锁店超市达386家,其中农资210家、医药91家、废旧物资45家,销售额超11亿元,占整个经营总额的七成多。

  推进龙头企业培育

  相当长的时间,东阳市社盈利格局主要依赖于9个基层社,城区9个直属企业创利额徘徊在1/3左右,严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发展。

  为了打破这一怪圈,东阳市社适时推出了“抓大活小”的工作方略和“稳固基层社、突破直属企业”的发展思路,抓住重点企业和传统主营业务,倾系统之力,集系统之优势,采取倾斜扶持措施,加快培育几个有竞争力的优势业务,扶优扶强一批支撑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源。经过几年努力,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基层社稳中有进、直属企业跳跃式大发展的新格局,东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年利润总额2008年突破千万元,近3年跃居1500万元左右,连年排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前列,其中直属企业利润占比从3成冲至7成以上,从而起到了龙头企业的支柱作用。

  废旧物资总公司,抓住东阳在华东地区有着废塑料集散地(年交易量有二三十亿)这一特有优势,主动介入,广辟省内外利废企业客户群,业务越做越活越大,确立了龙头老大地位,年销售7个亿,盈利达到500多万元,占系统总额的三分之一,2010年跻身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系统百强企业行列(金华市仅此一家)。方圆医药公司年销售和利润分别达到2亿多和超200万元,方圆石化公司年销售上千万元,盈利超百万元,成为药品和成品油流通行业的后起之秀。日用工业品公司主营的烟花爆竹业务,在全市的市场份额保持在7成以上。市农资总公司,作为传统的为农服务组织,自身经营效益虽然十分微薄,但市场占有率一直在85%以上,高于全省系统15个百分点,连年获得“全国农资百佳经销商”称号。基层供销合作社中,横店、吴宁等重镇供销合作社还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百强基层社”,尤其是横店供销合作社年销售额和利润分别超亿元和超200万元,显现了弱者不弱、强者更强、你争我赶的企业发展新气象。

  推进项目建设

  东阳市社经历了多年的强劲发展,目前已经显现出发展疲态,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或者说成长中的“烦恼”。为谋求“十二五”期间有一个跨越式发展、打造出全新供销合作社,东阳市社管理层果断决定将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助推供销合作社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计划在近3年内投入7亿多,新建8个项目工程,形成东阳市社有史以来项目建设最多、最集中的一个阶段,投资额超过现有资产总额。主要项目有,投资2.1亿元、占地180亩、分3期实施的省重点项目——浙中再生塑料集散加工中心,第一期60亩工程于去年7月动工,目前已开始招商,二三期工程120亩土地正在协调落实,形成一个边建设边运行、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为东阳废塑产业的整治和升级起到了龙头引领作用;城区旧城改造商业网点回迁工程,总投资超3亿元,占地2万多平方,按计划在2013年前建成,将成为东阳城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业中心;已列入东阳市重点项目的东阳城区东南西北4个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投资8千万元,选址落实土地已有眉目;农资配送中心搬迁、供销学校迁建项目,占地100亩,投资上亿元,还有分布在农村重镇的横店、吴宁、千祥等3个基层供销合作社新商厦建设,陆续进入开工阶段。这些项目顺利实施后,对东阳市社来说,不仅经营面貌会带来全新的变化,经济向又好又快迈进,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必将可期。

  推进农业产业化系列服务

  东阳市社肩负着为农服务的特殊职能,一直以来把完善、创新、提升服务“三农”、参与新农村建设列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东阳市社已建起一流的农资配送中心和覆盖城乡、农村350余个农资连锁店、便民店的城区、镇、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建立了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价格的“五统一”现代经营模式,全方位提供便农、惠农、利农服务。农民买之放心、用之安全,在全市确立了优价稳市的绝对主渠道调控作用;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网络、人才、信息、渠道等优势,利用东阳茶叶、香榧、草席、中药材、水果等拳头产品,领办了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每年出资30多万元,培育了一批品牌经营、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及规范化示范社。目前已有2家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示范社,每年通过专业社推销农产品6000万元以上,并且在上海、东阳城区等地专门开设了农产品展销点、精品店,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同时,东阳市社还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农民素质技能和各类涉农知识培训,每年培训农民都在千人以上。特别是2007年在全省举办了首届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培养了一支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农产品营销队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