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扩大蔬菜供应地确保供给
本报讯 据北京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蔬菜自给率为28%,其余72%均来自外地。今年,北京市将加强区域合作,新增十几个外埠蔬菜生产基地,目前这些基地都在验收。同时,以往供应北京的河北张家口、承德等地的蔬菜供应量将增加,新增山东、内蒙古、山西等外埠蔬菜供应基地,在夏、冬两季供应北京市场。
年内将主要发展北京周边500公里内的蔬菜种植基地,以每年4万亩的速度增长。北京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防止外埠地区出现自然灾害等问题影响到北京市场,所以主要发展北京周边3至4小时车程能到达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在河北和内蒙古地区。北京市内,各企业将采取自愿自建或自愿共建的方式,扩大蔬菜采购市场。
“出现恶劣天气,增加蔬菜基地可保障本市的市场供应。”北京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出现天气异常,道路堵塞,南方菜运不过来,或者是几天时间才能到,导致菜价快速上涨。
(京 文)
天津 价补联动机制扩大保障范围
据《人民日报》报道 自10月开始,天津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体生活补助联动机制(以下简称“价补联动机制”)扩大保障受益群众的范围,新增重点优抚对象、农村困难群众、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和城市低收入群众16.1万人,加上现行价补联动机制保障的城市低保户、特困户和低收入居民17.9万人,共计34万人。
天津扩大保障范围的价补联动机制,以“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联动依据,月度同比累计涨幅达到或超过2%时,发放补助;价格涨幅低于2%的月份,停发补助。价格涨幅在2%—14%之间设6个档次补助,最低档每人每月补助30元,之上每个档次补助增加15元;农村保障对象的价格补助标准,今年定为城市补助标准的60%。
天津2008年初建立动态的“价补联动机制”。10月以前,纳入价补联动机制的补助对象是城市低保户、特困户和月人均收入550元以下的低收入居民。
(陈 杰)
广西 特色农产品抢滩“长三角”市场
据《农民日报》报道 近日,上海果品商业行业协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种植户达成了32万吨、8.2亿元的购销意向协议,力推广西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向“长三角”市场。
为做好广西特色优势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广西大力拓宽销售渠道。深入实施“优果工程”,实施壮乡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葡萄等特色水果备受“长三角”群众青睐。借助在上海举办的“广西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平台,向“长三角”大力宣传和推荐广西特色优势农产品,使广西的特色农产品逐步走入“长三角”群众的果篮、餐桌,并向全国辐射。
据悉,上海每年消费的水果达180万吨左右,其中150万吨需要外调。广西优质农产品成功登陆“长三角”,将对广西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贺亮军 莫有合)
黑龙江哈尔滨启建亚洲最大农业博览中心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 10月30日上午,计划投资80亿元的亚洲最大现代高科技农业博览中心项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正式启动。投资方之一华鸿集团董事长张鸿善向记者介绍,国际农业博览中心项目由“国际农业会展”和“会展商务配套”两大功能区组成,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其中农博馆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世界农业发展论坛永久会议中心、农业科技大厦 、农业金融大厦、农业发展大厦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会展商务配套、办公楼及公寓建筑面积 40万平方米,配套住宅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博览中心另一投资方红星美凯龙集团董事长车建新表示,展馆计划2013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形成以世界农业高峰论坛永久会址为龙头,以会展经济和资本与农业科技相结合为依托,以国际农业博览中心为核心的城市新中心。
(于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