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当地老百姓的眼中,民勤是个“死胡同”。因为它的东边是戈壁沙漠,北边,也是戈壁沙漠,西边,还是戈壁沙漠。有道是:民勤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子跑,地上不长草。毋庸置疑,大自然留给民勤人的,只有贫瘠的耕地、碱滩、戈壁和茫茫的沙漠。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个“十地九沙,非灌不植;只能养家,不能发家”的地方。但是这里的供销合作社人引领着几十万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多年来一直是被人们所称道的一面旗帜。由于种种原因,这面“民勤旗帜”一度风光不在,“民勤经验”也很少被人提及。
难道民勤供销合作社就这么从此销声匿迹了吗?不!在这次河西走廊供销合作社的调研中,人们欣喜地看到,这里的西坝供销合作社并没有沉寂,他们与党支部、民勤洋葱协会一起,毅然决然地肩挑着为一方群众提供服务、指导生产、科技兴农的重担。有人将此称之为“三套车”并驾齐驱,在富农兴社的进程中,创造了一条适宜当今农村,适合当代农民,适应当前供销合作社的康庄大道。
“欲取先予”:科技兴农打先锋
十年前,刚刚经历改革洗礼的供销合作社经营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为农服务这块固本强基的“金”字招牌摇摇欲坠,全县绝大部分基层社销声匿迹。然而,西坝中心供销合作社主任、全国劳模包中山凭着对供销合作事业的热爱和为农服务的责任,率领已下岗职工,联合已改制门店,在逆境中创造了一片新天地。
从兴办“庄稼医院”入手,着力开展科技兴农服务,这是“三套车” 的秘笈之一。庄稼医院服务设备全、经营商品全、服务内容全;庄稼医生专业,服务态度热情,对农民咨询有问必答,对农作物病虫害配药准确,上棚、上地巡诊及时,把当地群众牢牢吸引到供销合作社周围。
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现场讲座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办法,邀请农技专家、农艺师,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这是“三套车” 的秘笈之二。几年来,他们通过不同方式培训的农民占当地农民的90%以上。今年以来共举办洋葱培训班3次,受训人数达400多人次,举办日光温室病虫害防治培训班2次,受训人数300多人次,举办红枣、林果业栽培技术培训班1期,受训人数200多人次。
最近,该社又利用“冬日无闲”集中服务活动,开展无公害洋葱栽培和大棚颗粒农药除草现场讲座3期,听讲人数逾千人。另外,“庄稼医院”坐堂医生还会把什么作物用什么肥料,开成处方,张贴公布,供农民参考;把农药用量用瓶盖换算出来,供农民参照;把常见的病虫草害标本陈列在橱窗之中,对症下药;定期刊出宣传专栏、农经园地,及时传递产销信息、市场行情和先进的生产经验……
“独门绝技”:保农业生产需求
农资供应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营项目,也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多年来,西坝中心供销合作社一直坚持商品质量、销售价格承诺制。
第一,农资质量安全可靠,假一赔十,销售价格分阶段保底,同一时期同一价格,不管市场价格起伏多大,只要在约定区间付款订货的,一律享受社会最低价格。
第二,坚持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做到淡季调运储存,旺季组织供应,有效地驾驭了农资价格走势。该社供应的区域内,农资价格始终低于社会平均价格1-2个百分点,每年为当地农民减少开支50万元左右。
第三,坚持技物结合、配方施肥、开方供药,把农技推广渗透到农资供应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管供、管用、管效果。
由于“三套车”立足三农、服务领先,经营灵活,措施得力,有效地化解了市场风险,消除了消费者疑虑,占领了市场。2010年该社共销售各种化肥8000多吨、农药50多吨、地膜200吨、种子30吨,占辖区农资需求量的85%以上,充分发挥了基层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市场流通中的骨干作用。
最近,在民勤县供销合作联社大力支持下,西坝中心供销合作社开始着手组建坝区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届时坝区所辖各乡镇农资供应体系将得到根本性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会从中受益。
“示范基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西坝中心供销合作社把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当作产业来抓,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种植适销对路、优质、高效的农产品。
该社根据辖区土壤属性先后引进、示范、推广了临蚕二号大粒蚕豆、东北白瓜籽、日本理想大根萝卜、酒泉洋葱等品种。每一个产品推广之前,都要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做到小区试验摸经验,大面积种植出成效。今年全县种植的6.5万亩洋葱可为农民带来3亿多元的产值,西坝供销合作社的所在地——薛百乡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洋葱之乡”。
该社在抓好种植服务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农合组织建设。西坝中心供销合作社立足当地的资源和特色产业,先后组建了昌隆、合盛、民和、恒盛4个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达1200多人。2008年,该社与当地洋葱购销、种植大户联合发起,成立了“民勤县洋葱产销协会”,发展会员150人,有效地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系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2010年,协会会员收购洋葱达20万吨,约占社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洋葱协会为外地客商代购代办发运洋葱400个车皮,助农增收3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