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祖精神理应发扬光大

陈书谦

  在公司大厅供奉植茶始祖吴理真塑像,上班先行礼、再办公;在茶叶旗舰店悬挂植茶始祖吴理真画像,向消费者广泛宣传植茶先驱的精神风貌……

  当人们在宜宾醒世茶业看到以上场景的时候,有些搞不明白,宜宾茶企为什么这么崇拜茶祖吴理真?同行的茶史专家告诉我们:巴蜀地区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之一。巴蜀产茶,可以追溯到战国甚至更早,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种茶人就是吴理真,受到后人的尊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有人发表文章对植茶始祖吴理真的地位提出质疑。这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引发进一步研究、宣传的热潮,倒可以说并非坏事。

  茶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之一。我们的祖先5000多年前“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叶;3000多年前“秦人取蜀而后”开始饮用茶叶;2000多年前“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间”人工栽培茶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到1300多年前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成为世界茶文化的里程碑。由此,中国乃至世界茶业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的三位标志性人物:神农氏被尊为“世界茶祖”,吴理真被尊为“植茶始祖”,陆羽被尊为“茶圣”。

  有人认为,人工栽培茶叶的历史可能更早,开创者或许是张三、或许是李四,或许是道、是僧、是普通老百姓,但载入史册有名有姓的是吴理真。否则《舆地记胜》、《四川通志》、《名山县志》、《天下大蒙山》碑刻以及陈椽先生的《茶业通史》等也不会都作了相应的记载,文献资料从宋代延续至今,并非孤证。

  在蛮荒原始的农耕时代,交通、信息非常落后,吴理真深山种茶的事迹能被人们传播,并用文字记载下来,说明人们对他的贡献是颂扬的,对他的精神是崇拜的。笔者认为:植茶始祖的精神实质有三:

  一、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前面说过,巴蜀产茶,可以追溯到战国甚至更早的时期。但野生还是栽培,分散还是集中没有记载。茶祖吴理真当年远离村舍、人群,结庐蒙山,选择茶树,移栽培育,必饱受风霜雨雪之苦。以今天的科技、信息、交通条件来看,茶树品种培育也需要漫长的过程,绝无可能一蹴而就。茶祖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令人钦佩。

  二、求真务实,知识全面。从野生到栽培,从蛮荒到文明,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探索和努力,可能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教训。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地理、环境,选择适宜栽培的野生茶树,怎么进行施肥、浇水、培土,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只有求真务实,去伪存真,反复实验才能成功。茶祖吴理真正是以他全面的知识、务实的精神和正确的选择获得了成功,精神可嘉。

  三、艰苦奋斗,造福大众。今天的蒙山已经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可以从公路、索道扶摇直上。30多年前笔者首次拜访蒙山还是步行攀爬,古道天梯令人望而生畏。2000多年前蒙山之巅的艰难困苦就可想而知了。我们无法用今天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评价当年的行动,但是人工栽培茶叶发展到今天成千上万公顷的茶园,造福千千万万的大众,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加难能可贵,更加值得发扬光大。

  怎么才能把茶祖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宜宾茶企远道蒙山,请回茶祖,倡导茶祖精神,弘扬茶祖文化,可否推广?茶祖文化是否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拓展宣传教育,值得深思。不识祖先精气神,只缘身在此山中,期望与我们茶行业的同仁们共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