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来自阿尔巴尼亚、马拉维、马其顿、孟加拉四国驻华大使与夫人,以及新西兰大使夫人等20个国家驻华使馆的37位外交人员应邀相聚在老舍茶馆,共同出席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西城区商务委主办,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承办的“古韵茶香——外国使节乐享中国茶”活动。西城区副区长郭怀刚、区人大副主任杨有成、区政协副主席袁双梅、浙江省新昌县副县长柴理明,以及区商务委主任郭新、区外事办主任王干、区文化委副主任孟盼等领导莅临参加。
西城区副区长郭怀刚在活动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说,西城区是北京重要的商业中心和传统文化保护地区,区政府始终大力支持像老舍茶馆这样可以深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发展,并将始终致力于以马连道中国茶叶第一街为基础,建设中国茶文化的展示平台,中国茶产品的交易中心,不断推动中国茶产业与国际的合作。
自古以来无论是渔樵耕读的生活状态,还是诗词歌赋的精神文化,都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同样其对于中国戏曲的影响也颇为深刻。活动中,老舍茶馆为嘉宾们展演了新编茶艺《千年古韵》和有着“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之称的昆曲《牡丹亭》选段。茶艺表演中,茶艺师们以唐、宋、明、清四个朝代不同的泡茶饮茶方式,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变迁。
参与性和体验性是此次活动的一大特点。当天出席活动的外国使节嘉宾们饶有兴致地参加了“闻香识韵”——猜茶鉴茶、“古法团香”——制作茶饼、“玉指润茗”——学泡绿茶等生动有趣的互动环节。在民俗手工制作展示区,剪纸、草编、面人等京味民俗手工技艺和现场制作驴打滚等老北京小吃,也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此次活动是2011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的特色活动之一,旨在邀请驻华使节前来品鉴中国茶饮,体验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加深中外相互了解和友谊。
民俗体验 乐趣多多
除了香茗,剪纸、草编、面人、写毛笔字及制作老北京小吃驴打滚等民俗体验活动也引起了驻华使节们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用毛笔写下自己的英文名字,让书法老师在旁边写上中文名字,以作纪念;有的让面人师傅捏出自己的属相,当看到几分钟内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出现在眼前时,惊讶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孟加拉大使夫人对于北京小吃的制作十分感兴趣,在面点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起了驴打滚。大使先生则在一旁认真地观看,做好之后,他还品尝了夫人的作品,并连连点头称赞。大使先生说,他们来过老舍茶馆几次了,每次来都很高兴,非常喜欢这里。他们平时都很喜欢喝茶,他喜欢铁观音,夫人则喜欢龙井茶、茉莉花茶。这回品尝的茉莉花茶、六堡茶和大佛龙井茶都非常好喝。看到他和夫人手里各拿着面人做的老虎和老舍茶馆堂倌,记者问他们是否喜欢?大使先生风趣地说,他非常喜欢这个面人,今天很放松,好像又变成了小孩子。
闻香识韵——猜茶鉴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国家。茶种类丰富、品种繁多,共分为六大茶类——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青茶。在“闻香识韵”环节中,外国使节们在展示台前,仔细观看,认真对比,并不时向工作人员提出问题,求证答案。
古法团香——亲手压制六堡茶饼
当天活动现场,在制茶师的帮助下,阿尔巴尼亚大使、马拉维大使、孟加拉及马其顿大使和夫人先后自己动手把蒸过的茶叶和签有自己名字的内扉放入机器里,然后用脚踏动踏板压制茶饼,体验制茶过程和工艺。当看到自己压制的茶饼新鲜出炉后,使节们露出开心的笑容,并拿起自己亲手制作的茶饼合影留念。
玉指润茗——学泡绿茶大佛龙井
泡茶品茶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中国人泡茶极为讲究,不同茶类所需水温、所用器皿、泡茶方法都不尽相同。在茶艺师的带领下,嘉宾们亲自动手学习了绿茶大佛龙井的冲泡方式和冲泡技巧,体验了泡茶的乐趣。在茶艺师的传授中,还了解了茶则、茶拨、茶针、茶夹、茶漏等泡茶工具的不同功用。担心外宾不习惯使用盖碗,老舍茶馆准备了玻璃壶,既避免外宾被烫伤,又便于观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