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1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诚信是安全生产的基石

张 蕾

  编者按: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会议强调,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诚实守信,是为人立命之根本,更是社会和谐之体现。社会需要诚信,群众呼唤诚信。在安全生产领域,诚信更是必不可少。

  诚信缺失导致悲剧不断

  瞒报不断发生

  “瞒报”,对于我国人民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无论是矿难事故后矿主四处奔波为“封口”,溢油后事故企业的消极对待,故宫宋瓷损毁后推迟上报的种种借口,无疑不是诚信缺失的表现。尤其在安全生产领域,近年来我国频发瞒报迟报事故。日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通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金地煤矿“10·11”重大透水事故。通报指出,事故发生后,矿方不但未组织抢救,还有组织地恶意瞒报事故。这显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诚信缺失背后的利益关系大家也都一清二楚。无疑是你要权我要钱,一拍即合,诚信靠边。

  “豆腐渣”工程挑战公众忍受力

  一个总投资23亿的铁路项目,竟被层层转包、违规分包给一家“冒牌”公司和几个“完全不懂建桥”的包工头,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形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近日,吉林省白山市的靖宇县和抚松县境内一铁路工程被曝光。一位施工者直言,“通车后我可不敢坐”。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从“楼倒倒”、“楼歪歪”惊人现世后,我们已经对“豆腐渣”工程的缔造者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可甘肃天定80亿高速公路通车80天后返工又让我们吃惊了一把,如今又现的23亿“豆腐渣”工程,我们还能继续淡定吗?但凡施工者还保有一点点诚信,怎么能让这些“豆腐渣”工程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众面前?

  食品诚信危机来临

  从2008年爆出的三鹿奶粉掺加三聚氰胺事件,到近期出现的“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事件,一次次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让消费者都有点草木皆兵了。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食品安全到底怎么了?

  今年1月,《小康》杂志发布的年度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公众对食品“没有安全感”。这固然与源头监管与检测无方有关,但诚信的稀缺、规则的践踏却乱象横生的一个深层次原因。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民生。可是由于诚信的缺失,我们连自己吃的东西都得小心翼翼,难道以后为了吃点健康的食品还真的得自己种不成?

  违章屡禁不止

  就在前几天,中铁十九局在兰渝(兰州至重庆)铁路临洮县漫洼乡施工时,一运送施工人员车辆发生翻车事故致24人死亡,事故原因就是货车违规载人。面对频频发生的违章,很多企业也出台了很多措施,批评、罚款、教育、感化,反正是能想的招都想了,违章还是屡禁不止。明明知道违章可能会导致事故,甚至很多职工是违章惯犯,可就是改不了,这除了是侥幸心理作祟外,与诚信缺失也有直接关系。如果一个有诚信的人,在岗位上就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一定不会主动违章。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