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枣儿为什么这样“红”
——新疆且末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持红枣产业纪实
郭芳 何伟

  新疆且末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紧围绕县域“三农”发展大局,以“促格局、树特色、增效益”为支农方针,有力支持了特色“三农”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了且末县农业产业化格局的形成,在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同时,对加快支持新农村建设进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且末县联社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且末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新疆平均水平高出2569元。且末县农牧民在农村信用社人均贷款1万元,户均贷款3万元,农牧民人均、户均贷款均高于新疆平均水平。

  为农村经济发展加油

  近几年,在且末县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的大背景下,且末县联社及时调整支农工作思路,在吃透农情、县情、社情的基础上,为红枣种植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坚强后盾。

  在购买红枣苗、购买农家肥、人工采摘、销售等各个环节,且末县联社都给予了及时的信贷支持,使农民从种植到销售都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同时,且末县联社将信贷品种从单一的棉花种植成本贷款,增加为红枣种植成本贷款、红枣收购资金贷款、特色林果业贷款等多个品种,以实际行动为且末县经济发展加油提速。

  坚定农户种植红枣的信心

  红枣产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取决于当地农民是否对发展红枣产业有信心,且末县联社各乡镇信用社主任和信贷员对各乡政府积极进行宣传,坚定农牧民种植红枣、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的决心与信心,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目前,且末县红枣种植已从2005年的3万亩,发展到2010年末的9.2万亩,红枣种植规模逐年增加,全县红枣产业经济收入达到3.6亿元。现在,尝到了种枣甜头的农民干劲十足,十分感谢农村信用社给予他们的帮助与扶持。

  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

  “信用社真是支农主力军呀,没有信用社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产业。”巴州沙漠玉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逢人便说。

  像沙漠玉枣这样的企业,在且末县还有好几家,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且末县联的资金支持,为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的长远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且末县联社在大力支持广大农户种植红枣的同时,还积极扶持红枣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兵团农二师工程支队是该联社多年合作单位,在开发区有一片红枣示范园,经过几年种植管理,红枣园已初具规模。江苏一商户在考察时发现了商机,承包了这片4年树龄2000亩地的红枣园,准备进行红枣种植深加工,却面临资金筹集的难题。

  在与且末县联社进行充分沟通后,客户经理及时进行实地调查,先后投放400万元给该商户用于红枣种植、厂区建设、设备购置。目前,该厂已注册为巴州沙漠玉枣有限责任公司,并创立了“沙漠玉枣”和“楼兰香妃枣”两个品牌。2010年,公司生产的40多吨干枣远销全国各地,年产值达到500余万元。

  打通红枣销售渠道

  近年来,且末县不断增加红枣品种,目前已有灰枣、冬枣、赞皇枣、骏枣等多个品种。然而种植问题解决了,红枣的销售环节成为突出问题。为此,且末县农村信用联社对红枣收购企业及收购商给予大力支持,为其提供收购资金短期贷款,以保证收购资金充足,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2010年10月末红枣刚成熟,且末县9961吨红枣就被抢购一空,农民种枣信心日益高涨。

  近五年,且末县联社累计发放贷款18.32亿元,重点支持红枣产业的同时,还支持了设施农业、节水滴灌、富民安居、牧民定居、妇女创业等。目前该县种植红枣面积10万亩,人均3.75亩,人均纯收入8187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