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合作事业的排头兵
——江苏省南通市供销合作社转型升级纪实

  编者按

  今年1-9月,它实现销售384.3亿元,同比增长66.39%;农副产品收购97.9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450%,各项经济指标稳居全省13个地级市前列。

  它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获得“影响中国供销合作社60年60社”的光荣称号,在江苏省社的考核中,成为全省的排头兵。 它投资建成和盛农资市场,成为江苏首家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

  农民经纪人动情地说:“感谢南通供销合作社帮助我们打开了市场。”

  这就是南通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系统里转型升级的典型。南通市社缘何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本期南通市社的专题报道,将南通市社的发展为广大读者悉数一二。

  2011年4月30日,江苏省南通市委、市政府在行政中心召开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南通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葛志华登上主席台,从该市领导手上接过了市级机关“最佳办事单位”奖牌。

  这份荣誉来之不易。荣誉是动力,更是催人奋进的号令。南通市社没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以这份荣誉为新的起点,在全系统开展了“拿到‘最佳’怎么办?”的大讨论。

  经过热烈的讨论,智慧碰撞出了火花,就是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十一五”全省供销合作事业排头兵的基础上,“十二五”继续争当全国供销合作事业的排头兵。

 

  一份来之不易的新业绩

  数字是枯燥的,又是最有说服力的。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这一年,全系统实现销售349.37亿元,是“十五”末的6.6倍,农副产品收购109.41亿元,是“十五”末的7.2倍;实现利润1.2亿元,是“十五”末的9倍多。今年1-9月,实现销售384.3亿元,同比增长66.39%;农副产品收购97.9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450%,各项经济指标稳居全省13个地级市前列。可以说,“十一五”期间,南通市社实现了井喷式发展,2011年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数字的后面还有一串串闪光的荣誉。南通市社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获得“影响中国供销合作社60年60社”的光荣称号。在江苏省社的考核中,南通市社连续3年获得综合考评特等奖、创新创优特等奖、组织农产品进超市特等奖,成为全省的排头兵。浙江、河北、云南等地同行先后到南通学习取经。

  在南通市委、市政府考评中,南通市社被命名为“引荐外来投资服务招商引资双佳单位”,连续3年捧回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的奖杯。在市级机关绩效考评中,2010年,南通市社从全市93个市级机关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殊荣。

  南通市社的不凡业绩还引起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关注与重视。该社主任葛志华3次到北京参加表彰会,从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牌。葛志华还荣获“2007 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近5年,全国总社、省委、省社等多位领导先后多次到南通考察,充分肯定了南通工作。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代市长张国华多次到该社视察指导,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南通市政府3次下发文件,指导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并拨付专项资金扶持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

  一个转型升级的新板块

  2006年底,南通市社直属企业进行了“资产人员双置换”的全面改制,基本解决了经营亏损和人员包袱问题,但也面临着社有企业卖光、经营阵地丧失、职工频繁上访的严峻现实。如何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成为供销合作社亟待解决的问题。

  南通市社党组一班人果断决策,“实施强社工程,打造实力供销!”该社专门下发了《关于实施“强社工程”,加快供销合作经济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经济发展处,将改制剩余资产注册成立了南通农发资产运营公司,打造发展新平台。4年来,南通市社的项目建设捷报频传,逐渐发展成为涵盖机械制造、连锁配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农村金融、房地产以及会展业等多个行业的实体板块。

  改造老企业。通过改造提升,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南通市社以资产公司为依托,与中国供销集团、中棉工业集团合作,完成了南通棉机公司股份制改造,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2010年,该社适时启动棉机公司“退城进园”项目。该项目占地182亩,基建已经全面展开,明年9月正式搬迁。搬迁达产后,该公司年销售可达10亿元,利税1亿元,真正实现这个百年老企业的转型升级。该社又成功流转南通果品公司的职工股权,改造低效资产,促进企业发展。该社指导公司公开拍租繁华地段店面房和仓库,投资新建南通港农副产品配送中心,自主开发31亩闲置土地。

  发展新项目。南通市社围绕“富农强社”的目标,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创办企业,壮大实力,提升为农服务的能力。2009年,该社与江苏和盛农资公司共同投资建成和盛农资市场,成为江苏首家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并以市场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农服务。该社又与苏物联公司、通州区社等组建了苏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2010年,与中国农资集团、南通棉花公司合作投资的南通中农物流园一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拓展新领域。南通市社大力进军现代服务业,拓展发展空间,加快自身转型升级。该社联合南通汽运集团、省社投资建办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该项目占地1066亩,总投资47亿元,设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八大交易区,预计年交易额超100亿元,被列入南通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该社投资参股南通农村商业银行,联合海门市社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涉足金融服务业,拓宽为农服务渠道。最近,该社又联合中国供销集团、中华棉花集团公司合资组建了南通国际棉花公司。该公司占地350亩,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棉花集散地和全国进口棉花的集散中心。南通果品公司投资3亿多元开发南通市钟秀西路31亩土地,建设苏中一流的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该社还与通州区社联合兴办了硕丰葡萄专业合作社等项目,深度介入农业生态园建设,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

  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南通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新扩建项目43个,其中投资在千万元以上项目23个,完成投资总额13.9亿元。南通市社通过联合合作,彻底扭转了本级经济窘迫困难的局面,社有企业的发展层次、规模实力、为农服务的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南通服务业的后起之秀。

  一条“富农强社”的新路径

  近年来,南通市社围绕“富农强社”新目标,以当好“党委政府抓‘三农’工作的助手、农民致富的帮手、发展供销合作经济的能手”为己任,走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征、适应市场经济特性、吻合“三农”特点、切合供销合作社特色的改革发展新路。

  合作强农。南通市社以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立足当地主导产业,已建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90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63家,入选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24家,入社社员2.5万人,带动农户13.5万户,社员股金2.3亿元,年助农增收达6.3亿元。通过合作,农民改变了弱势地位,增加了收入,供销合作社也找到了发展的新空间。

  流通活农。南通市社大力推进“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工程,积极开展连锁经营,形成了农资、日用品两大连锁配送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农副产品收购两大购销体系,共有各类连锁企业26家,配送中心74个,连锁网点4018个,为农业、农民提供经营性、中介性服务。

  龙头带农。“大服务带动大发展,大发展促进大服务”是南通市社的成功经验之一。该社积极推进“强社工程”,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南通中农物流园、海安农批市场、和盛农资市场、如皋品德超市、通州圣水超市、海门新合作配送公司等为代表的新企业群。

  服务惠农。以为农服务社建设为抓手,为农民提供经营性、中介性、公益性服务。累计建成为农服务社(中心)1312家。这些为农服务社集购物休闲、文化娱乐、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社会活动于一体,具有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性等特征,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社还牵头组建了南通市农产品流通协会,把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层社以及农产品经纪人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南通农产品流通业健康发展提供服务。

  培训育农。该社争取全国总社在南通设立了农产品经纪人星火科技示范点,利用这一平台,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全市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术免费培训,并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总社联合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辖区内各县(市)区社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深受广大农民经纪人的欢迎。据统计,直接培训的农民经纪人突破了2000人,参加辅导培训的农民超过了5万人。

  金融助农。南通市社通过参股南通农村商业银行,更好地为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提供金融服务。2009年6月,组建海门嘉信信用担保公司,当年就为75家涉农小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300多次信用担保,担保金额突破了2000万元。海门嘉信小额贷款公司自去年成立以来,已经为114家小企业和农户提供1.2亿多元资金支持。

  南通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坚持“六农”并举,为农服务能力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基本形成了“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实现了“富农”与“强社”有机统一,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个创先争优的新局面

  “三创三先”的江苏精神新鲜出炉,这一精神在南通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得到充分体现。近年来,该系统主动适应经济体制变革,有利因素加速集聚,优势力量握指成拳,开创了一个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

  你追我赶,争先创优。南通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如皋市社把为农服务社建设作为为农服务工程的重中之重,坚持量、质、效并举,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力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办数量和质量在省社系统名列前茅,率先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海门市社加快经营机制和服务模式创新,多元拓展,提质增效,把基层社打造成为自主经营的实体、为农服务的载体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体,实现了“三位一体”全覆盖。海安县社充分利用“农合联”这一平台,积极开展人才、技术、管理、法律法规等培训,及时搜集发布农产品价格、供求等信息,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启东市社勇挑农产品市场建设重担,联合各方力量,启动辖区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如东县社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建办的数量与质量处于全省前列。通州区、港闸区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造工作新亮点。

  社有企业积极转型主动升级。南通棉机公司设计开发了MDY500高密度液压棉花打包机、废纸打包机、废钢压块机等系统产品,成功走向国际市场,扩大了行业优势,2010年实现销售1.4亿元,利税3000万元。海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坚持市场准入,首创计量器具“四统一”,并与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建立了10多个生产基地,带动农户8.5万户,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2010年市场成交量达到32万吨,成交额12亿元。

  基层社发展春潮涌动。海门包场镇供销合作社投资1400万元倾力打造的4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顺利竣工,成为海门东部首家配有购物电梯、经营面积最大、业态最新的商业卖场。今年,又投入200万元启动了包场镇农贸市场改造升级项目。改造后,农贸市场占地将超1万平方米,年交易额预计超4亿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如雨后春笋。启东市丰惠灵芝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种植园+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实施《大棚有机灵芝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华夏奇禾”牌灵芝超细粉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自行开发的灵芝孢子油还获得美国FDA认证。

  农民经纪人吹响市场集结号。海门农产品经纪人钱竹峰广泛联系50多名农民经纪人,带动500余户农户开展规模种植,帮助农民户均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元。今年新扩建厂房1500平方米,新增冷库容量1500吨,另外投入一条生产线,总投资450万,可生产冷冻保鲜产品3000吨,新增产值1000万,新增就业人数60人。

  一支“在岗、在行、在状态”的新团队

  南通市社党组始终把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全力打造一支“在岗、在行、在状态”的团队,为全市供销合作事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保障。

  抓业务,提高能力。南通市社认清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加强岗位培训与锻炼,把年富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同志放在工作一线、放在具体项目上培养,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推行岗位交流,把岗位的要求与个人的特长相结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形成整体优势。

  抓服务,提升形象。南通市社把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社有企业、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

  抓制度,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了科学合理、完整严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导向鲜明、重点突出、责任明确、设置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民主监督、社务公开,使得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局面,从而形成了推动供销合作事业科学发展的合力。

  抓落实,提高执行力。南通市社把抓落实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并制定了细、实、紧、好的具体标准,全面提高执行力。抓细,就是抓具体项目的推进,抓具体事情的协调,抓具体环节的突破,推动概念转化为项目、原则转化为步骤、部署转化为行动。抓实,就是不搞形式,少做文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抓落实的工作做扎实。抓紧,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时间观念,3步并作两步走,争取提前完成,确保按时完成。抓好,就是所做的工作让群众叫好、让组织说好,出亮点,创精品,成品牌。通过这“四个抓”,该社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服务水平、发展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成为一支过得硬的队伍。

  一串主题鲜明的新载体

  如皋农民经纪人陆仁宗动情地说:“感谢南通供销合作社帮助我们打开了市场。”围绕“富农强社”这个目标,南通市社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拓展服务思路,开辟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得到各方响应与广泛好评。

  主办合作经济论坛。2008年,联合中华合作时报社举办了“新农村建设与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与华泰农资公司合作举办了“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论坛”;2010年,主办了第3届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论坛暨农产品品牌建设研讨会。今年11月,市社又将举办第四届合作经济论坛,邀请中央党校知名教授做关于供销合作社转型升级的讲座。

  主办、参加各类农产品洽谈会和展销会。沪通两地供销合作社成功主办了八届南通农副产品进上海洽谈会,吸引了美国、法国的合作社代表和上海主要市场、大型超市负责人参加,成效喜人,累计销售农产品21.3亿元。多次组织名优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经纪人参加全国总社主办的农展会和省社主办的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暨产销对接洽谈会,有效促进了产销对接。

  开展以“三农”为主题的评选活动。2009年,市社牵头举办了首届十佳农产品经纪人评选表彰活动;2010年,联合市委农办、市消协等部门评出了“首届消费者心目中满意的南通十大名优农产品”,通过评选,提升了品牌,扩大了影响,赢得了市场。今年,该社又联合市委农办成功举办了南通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营销示范社评选活动,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开展放心农资创建工作。以“农资放心消费示范店”建设为主要抓手,以提高农资消费环境安全度、农资经营者诚信度和农资消费满意度为己任,在全市农资流通行业开展了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农资行业创建工作入选全市放心消费创建惠民实事,南通市农资行业也被评为全省放心消费创建先进行业。

  一个转型升级的新典型

  创新的发展思路与骄人的发展业绩不仅折射出南通市社这个团队具有非凡的工作能力,而且还给行业提供了一个供销合作社转型升级的典型。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供销合作社主动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全面启动项目建设,优化整合系统资源,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活力、经济实力、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在全国各级供销合作社奋力爬坡的大背景中,南通市社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机制,理清发展思路,形成发展亮点,初步实现了从单纯的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变,从单一的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转变,为社会和行业提供了一个转型升级的典型。具体地说,这个转型升级的内涵有:

  在发展定位上,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属性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属性转变。过去,供销合作社作为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行使着行政管理职能,为国家和农民作出了贡献;现在国务院发文重新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属性。南通市社主动适应这一变化,率先跳出了旧的框架,构建了新的体制机制,创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辉煌。

  在服务对象上,从服务“三农”向服务城乡一体化转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南通市社在做好“三农”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致富农民、服务市民、发展自身、统筹城乡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加快城乡一体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行业特色上,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产业升级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十二五”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南通市社一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再生资源利用、农产品购销业务、农资供应服务等方面做足文章;一手大力进军现代服务业,初步实现了从单一购销业务向多元经营转变,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在发展体制上,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南通市社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全力打造高效廉洁服务型机关,为行业与农民提供周到服务,得到各方好评。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