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1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建区域大市场 打造为农服务主平台

于璐娜 陆璐

  每年9月中旬以后,随着天气转凉,浙江省浦江县一带的传统民间面食手工面(又称长寿面)又进入生产、销售旺季。位于浦江县西北山区的檀溪镇以盛产这种传统面食闻名。这种口感爽滑细嫩、地方特色浓郁、采用民间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面条,曾引得不少城里人专程跑到山里的餐馆品尝。而如今,檀溪镇及周边9个乡镇的农民在山里农家手工面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将这种本是家庭制作的面食实现了统一面粉供应、统一辅料配送、统一生产工艺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生产,并打出了“山里农家”品牌,然后通过金华市供销合作社的希望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将手工面不仅销售到浙江多个城市的超市和土特产专卖店,还销到了更远的北京市场;销量也从2009年的180吨增加到2010年的245吨,今年将达到500吨。

  自2005年以来,金华市供销合作社坚持“面向市场、立足流通、扶助生产”的原则,在组织引导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效益农业生产的同时,加快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为重点的农产品购销网络体系建设。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金华市社的全资企业,占地201.3亩,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购销范围涉及全国26个省市区及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促进农产品购销网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华市社于2007年又投资500万元成立了金华希望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通过上联基地(专业合作社)、下拓市场,形成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为基本供应商、“超市及集团消费单位”为主体销售商的市场网络体系。金华白桃、兰溪杨梅、浦江葡萄等各种金华地方特产和农产品都像手工面一样通过供销合作社的流通网络销往全国各地。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的有机结合带动了金华当地各种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效益明显提高。

  金华市供销合作社以建市场、建配送中心为切入点构建农副产品购销网络的做法,正是浙江全省供销合作社部署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的主要思路。浙江省社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一直在探索如何发挥自己在流通领域的优势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实现促农增效、助农增收。而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浙江,发展农批(农贸)市场、建设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是供销合作社参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最直接、最广泛、最主要的舞台,已经成为供销合作社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的核心内容和努力成为农产品流通骨干力量的主要着力点。

  名副其实的为农服务主平台

  当前,浙江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批(农贸)市场建设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益增强的良好局面,已成为该省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最为成功的业态和“为农服务”的主要平台。

  “一个水果批发市场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水果产业。在嘉兴水果批发市场的带动下,我们当地葡萄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万亩扩大到现在的7万亩,已经形成了特色产业。”嘉兴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沈卫锋向记者介绍了嘉兴水果批发市场的情况。

  始建于1992年的嘉兴水果批发市场,是嘉兴市供销合作社直属的一家集果品批发、包装、加工、运输、配送、零售连锁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嘉兴可以称之为批发市场中的龙头。在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能与之媲美的还有杭州水果批发市场以及金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 

  近年来,嘉兴市水果批发市场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地产水果融入果市大流通,市场建设4800平方米地产水果交易大棚,并出台《关于促进地产水果流通实施意见》等优惠政策,对本地水果进场交易给予积极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扶持本地水果,提高地产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市场网站、电子信息平台、《市场简报》等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平台,让本地的果农能够及时了解市场的果品信息,建立起了产销信息网络,从而形成了嘉兴市连接省外市场销售的流通网络。市场还不断加强合作基地建设。2010年,由市场主办参办的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15830亩,产量25100吨,总产值22698万元,带动农户7.5万户。市场积极推进以“果农+专业合作社+基地+市场”的运作模式,扩建地产水果交易区,在促进地产水果流通、带动果农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0年,嘉兴水果批发市场交易额47.7亿元,交易量106.5万吨,今年预计全年交易总额将达57亿元,交易覆盖浙江全省及辐射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山东、上海等省市。

  农批市场已经真正成为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主平台。截至2010年底,浙江全省系统67家农批(农贸)市场,交易总额达347亿元,占全省系统农副产品总经营规模的80%左右,交易规模占浙江全省1/4强。

  建供销合作社控股的区域龙头

  浙江各地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批(农贸)市场建设有几条基本做法和经验,那就是:坚持依托当地主导优势特色产业,坚持紧紧抓住城市快速发展的机遇,坚持供销合作社控股,坚持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嵊州市浙东农批市场是以当地面积7.5万亩、产量35.5万吨、产值4.4亿元的蔬菜基地以及面积11万亩、产量7.5万吨、产值2.1亿元的水果种植和面积8.4万亩、产量610吨、产值1亿元的香榧种植为产业基础建起来的;景宁县的茭白和茶青市场是依托大漈乡1.2万亩茭白种植和澄照乡周边3.5万亩茶叶基地建起来的。全省所有的农批(农贸)市场大都是依托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

  杭州、嘉兴、金华几大农批市场,则是抓住了城市快速发展的机遇,通过异地搬迁扩建,加强电子结算、信息发布、冷链、检测检验、安全监控等系统建设,实现了面积成倍增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功能不断拓展。

  为了保证供销合作社对农批市场这一为农服务主平台的控制力,多年来,浙江各级供销合作社一直以省市县三级联动、供销合作社控股为主要模式发展农批市场,并做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当前,全省系统农批(农贸)市场总注册资本4亿元,社有资本占66.8%;在农批市场中,供销合作社全资的10家,占31.2%;绝对控股的10家,占31.2%;相对控股的11家,占34.4%;参股的1家,占3.2%。在农贸市场中,供销合作社全资的12家,占34.3%;绝对控股的13家,占37.1%;相对控股的7家,占20%;参股的3家,占8.6%。这些市场在大规模带动农户的同时,2010年实现利税1.4亿元,没有一个亏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随着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加速形成,浙江迎来了农批(农贸)市场建设的新一轮高潮。为把握这个机遇,浙江省社按照提升一批、新建一批和东、南、西、北、中都建有区域性龙头市场的思路,除加快推进杭州、嘉兴、金华等市供销合作社现有农批市场扩改建外,正积极争取在宁波、温州、绍兴、衢州、丽水等地建设一批新的农批市场,逐步培育新的区域性龙头。

  “无缝对接”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区域性农批市场建设只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的一个切入点和主抓手,在区域市场的带动下,浙江全省系统近年来还一直致力于在上游抓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下游抓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直营店、超市直供点建设。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主任马柏伟说,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组织,是政府保市场、保民生的重要载体,要在充分发挥经营性服务功能的同时,不断体现其公益性服务作用。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将通过上下延伸、多业态并举,构建一个“无缝对接”的农产品购销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低成本、低损耗、安全通畅的现代流通模式,在解决农产品卖难、平抑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产品供应方面有所作为。

  记者在嘉兴水果批发市场采访时了解到,果蔬价格高涨不仅给百姓生活带来压力,对市场经营同样带来压力。市场负责人说,2010年市场果品均价同比增长达到18%,高价格使得果品交易量从去年开始呈现出缓慢增长和负增长态势,抑制了社会消费。站在市场的角度,不仅要在农产品流通上发挥积极作用,更要在平抑农产品价格、保障供应、保障安全等方面履行良好的社会责任。

  为此,嘉兴市供销合作社从2009年就开始深入调研,充分利用产地基地优势、流通网络优势和质量安全检测优势,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推进产业链延伸,拓展果蔬零售连锁配送,积极探索果蔬平价直销新模式。2011年,嘉兴市社投资200万元,在嘉兴市区开设了1700平米的五星果蔬平价连锁超市,由水果批发市场直接供货。据统计,从5月8日开业至今,平均每天的客流量达到3500人次,平抑了周边果蔬价格达50%以上,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追捧,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种好的发展模式,市场将进一步探索,继续开设平价专业型连锁超市,真正让利于消费者,形成从批发市场到零售超市的有效对接。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省系统将形成2家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以上、4家超20亿元并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心),鲜活农产品产业化营销模式和名特优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基本形成,经营额分别超过5亿元和10亿元。向着这样的发展目标努力,提升的不仅仅是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和经济实力,更是供销合作社的社会价值。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