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1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音乐顽童”庾澄庆 天生为舞台而生的人


  “音乐顽童”庾澄庆将在12月24日北京的北展剧场举办个人演唱会“哈林夜总会”。此番,距离他上次在首体开办个唱已经相隔19年。

  传统家庭出来的流行音乐迷“做音乐是误入歧途,歪打正着”

  作为一个身处娱乐江湖的音乐人,很少有人留意到庾澄庆出生于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庭,也可谓家世显赫。庾家祖先创办过亚细亚烟草公司,庾澄庆的祖父庾恩锡曾任云南省昆明市市长,父亲庾家麟是政界资深人士,母亲是京剧名伶张正芬。庾家昔日宅院,就是今日中国云南的旅游名胜庾园。

  记者:哈林哥家庭看起来非常中国式传统,你却做了流行音乐,似乎有点冲突。

  庾澄庆:我很痛苦,我也在煎熬,我私底下特别传统,平常在家都写毛笔字。我从小听京剧长大,从3岁有记忆开始,就每天早晨在被窝里听我妈妈在外面吊嗓子,到10岁以前,都是在家里听京剧,连古老的流行音乐都没有。妈妈演出有时候也会带我,我在台下看到妈妈出来所有人都拍手,我感到很骄傲,心里就觉得“这是我妈妈啊,多漂亮。”我想我现在迷恋舞台是不是跟当时这个有关。

  记者:但你的音乐中有很深的西洋音乐影响印迹,当时是怎么对欧美音乐感兴趣的?

  庾澄庆:上了初中,学英文,为了跟同学之间有话题,像谁唱歌排行第一名啊,就开始听一点西洋音乐,买唱片。最重要的转变是在我念专科的时候开始学吉他,先是弹出唱片里听到的东西,然后又了解音乐的背景、故事,接着组乐团,一发而不可收拾。我的功课落到谷底,音乐往上走,家里觉得我简直是“误入歧途”。

  记者:既然有妈妈的基因,家里没想过你能当歌星?

  庾澄庆:完全没有,我爸觉得我完全是破锣嗓子,就叫我在台北工专念机械,而且当时我们也想不到音乐会成为一个行业。我念书念得乱七八糟,但没想到在自己组团表演的时候,遇到了我第一家唱片公司福茂的老板。当时我们是两个团,还相互看不顺眼,后来总是在演出里头碰到,我给他我写的歌,就是为了炫耀“你看,我现在比你厉害。”也不知道他是唱片公司老板。结果兵役快结束的时候,他开始问我有没有兴趣做国语唱片,就这么阴差阳错。最好笑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当时是同期当兵,他就睡在我隔壁,很多事情就是缘分。

  记者:当时在外面表演是怎样的状态?

  庾澄庆:我的团叫做“云霄飞车”,主要就是在西餐厅、学校迎新、毕业晚会这些地方表演。有一次,台上的人比台下还多,台上两个鼓手、两个吉他、贝司、主唱,台下就4个人,其中有两人还是朋友。当时我们还买不起吉他,跟人家借,后面有一段精彩的吉他练了很久,没想到演的时候一片空白,很懊恼,台下那两个朋友里头还有搞乐团的,我们觉得挺丢人,这些画面都历历在目。

  记者:你是福茂签约的第一个歌手,据说当时有个大人物说你并不适合做这行?

  庾澄庆:对。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做唱片的,但因为那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继续做一件没人做过的事,还是去找工作?于是我就跟很多音乐前辈讨教,一位企划宣传的前辈听完我的DEMO就跟我说了一个指挥家年轻时想转行演奏小提琴,但被别人指点之后没有浪费青春改行,最终才成为指挥家的故事,他的意思就是说我根本不适合唱歌。我当时有种完全被打碎的感觉,因为这是我当时人生里唯一有成就感的事,原来我以为“与众不同”的Rock根本不存在。不过,唱片老板却说,我们做了一年多,你应该考虑一下,如果不做,未来二三十年里你会不会后悔?

  音乐历程25年“苏芮罗大佑是音乐道路上的明灯”

  出道25年来,庾澄庆对音乐一直充满热情,比起“永远25岁”的谭咏麟还大胆自称“到死也要18岁”,从他的音乐作品来看,他从未放弃对音乐各种可能性的尝试和大胆探索,将欧美流行音乐类型引介到国语歌曲的创作之中,也可以说开创了不少华语乐坛先例:1987年发行的《报告班长》掀起了华语歌坛RAP风潮,他也得意自称自己为“华语乐坛饶舌第一人”。庾澄庆的很多行为模式,至今还能在华语乃至全球乐坛找到相似的范例,如被周杰伦和陶喆乐迷津津乐道的华语RAP、张惠妹和阿密特一人分饰两角的两种音乐品牌、红遍全球的英国虚拟乐团Gorillaz……

  记者:以前你的专辑概念性都会很强,比如说有专门英文系列、翻唱系列,甚至还有虚拟偶像。这些做法是有什么特别的市场考虑吗?

  庾澄庆:玩音乐是第一,一定要玩,只是用什么方式玩。我一开始也没有想,当唱片卖得好了,唱片公司自然讨论,下一张想要做什么?《快乐颂》那首歌是在一张叫《顶尖拍档》的专辑里头,那张专辑突出的是乐队,就是我希望我有一群人跟我固定搭配,一起以“顶尖拍档”的乐队身份来做专辑。这张唱片成绩很好,我想是不是可以做个其他品牌?“庾澄庆”是以原创为主,然后“哈林”就是玩,玩翻唱、玩颠覆性的造型、玩编曲、玩唱腔等等。

  记者:你整个上世纪90年代的专辑里面,一路听下来,编曲、曲风都有很强的西洋因素,但是你的唱腔又很本土化,为什么?

  庾澄庆:在早期我听过的流行音乐里面,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唱特别西化音乐的时候就想把中文唱得像英文一样,我认为我的听觉不能适应。我就想我的嗓子天生比较哑,所以就用比较摇滚或者比较黑人的唱法,用西洋的唱法、发音的方式,但我会把字、歌词尽量唱得清楚。在我做音乐的过程里,苏芮跟罗大佑的出现就好像点起了一盏明灯。像罗大佑那种“烂”嗓音,应该讲80年代前是不会被接受的,可是他音乐太有生命力了,听到这样的声音,不由自主血液就沸腾了,而且,像苏芮那种女生,哪有人唱歌那么的冲,那么的狠,我当时明白了,原来这样做是能被接受的。

  记者:跟你曾经合作的歌手并不多,只是在1989年那阵子为苏芮还有蓝心湄跨刀作曲10来首。为什么?

  庾澄庆:我的音乐有点像“独门暗器”,尤其在早期,大家对于比较西式的音乐转换成中文来唱,有一些表达上的困难。既然我自己做得辛苦,歌手唱我的东西也辛苦,所以我后来干脆就只让自己开心就好了。

  记者:“哈林风格”成为一个经典。你之前说过对做新人兴趣不大,但你这种经典很有可能就断代了。

  庾澄庆:其实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子嘛,一直有不同的人出现,从罗大佑到了我们这一辈,后来到了王力宏、周杰伦……有人能够接就接,没有人能接你也没有办法。所以音乐好玩是在这里,没有人能够复制另外一个人,谁如果做一模一样的东西,就不可能站在舞台上继续相同的有能量。

  记者:往往经典之后,就会给他颁发一个“终身成就奖”。

  庾澄庆:我其实对自己很严苛的,我在评估自己的状态,如果有一天我唱歌我会觉得累,那就一点都不开心。我现在的大型演出,我才唱到一半,歌迷就high累了,他们体力没有办法跟我比,我刚刚参加了“台东铁人三项赛”。我对于表演的掌控度,不管是做节目也好、唱歌也好,那我会考虑和评估,我不要等到我被淘汰。

  歌手玩转主持

  记者:主持人是你娱乐生涯里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怎样的机缘开始做主持人的呢?

  庾澄庆:就是写歌撞墙了,撞得我头都肿了都出不来。因为刚开始我产量特别丰富,又好,但后来产出太多吸收太少,就写不出来了。很有趣的是,刚才说我服兵役的时候遇到我的唱片公司老板,同时还认识了《超级星期天》的制作人。当时我们在军队的艺工队,我常常弹吉他唱歌,我是摇滚人嘛,但是他却找我演短剧、说相声。他说,我就看到了你有一种特殊的喜剧感。他虽然不知道我写歌撞墙,但刚好那个时候,他来找我谈了好几次说要做节目。如果之前,我肯定不答应,但刚好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啦,就有一块木头我就抓住。

  记者:当时是在做什么专辑的时候,觉得遇到了瓶颈?

  庾澄庆:我做完《老实情歌》和《想哭就到我怀里哭》,那也是我在福茂的最后一张唱片,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然后制作人跟我谈做一个什么样的综艺节目,我就跟他开条件,我说我不要玩游戏,什么砸蛋糕、泼水的那些,我希望里面要有音乐性的东西。翻唱的专辑《哈林夜总会》就是从那开始,之前我觉得我自己会写,干吗翻唱,有什么意思?可是我后来做了《超级星期天》我才发现,我的听众群变得很广,小朋友、老先生、老太太也会跟我用闽南语问候。后来他们说听我唱的那些很本土的歌,真好听,原来我在节目里唱的那些改编过的本土歌,他们也喜欢。

  在综艺节目注入欢乐元素,庾澄庆当然不是首创,但有他在的综艺节目就会有一种在快节奏中让人放松下来的气氛。所以有人说庾澄庆将综艺节目的舞台变成了音乐会,他的音乐在节目现场上下飘舞纷飞。

  能使一个人成为不快乐的快乐天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刚一出道就成名,而这成名又几乎是他一生中的巅峰时期。从《伤心歌手》到《让我一次爱个够》,庾澄庆用3年的时间,上世纪80年代末“音乐顽童”已经成绩斐然,直到1992年发行《顶尖拍档》专辑,主打歌《快乐颂》在台湾再掀流行旋风时,这已经成为他某种意义上的“盖棺定论”的作品。

  (综合《南方娱乐周刊》整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