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1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与“三化”同步 多业态服务城乡

于璐娜

  建设中的苏溪供销社百货大楼。 于璐娜 摄

  2010年,国家发改委将浙江省确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其中推动中心镇新型城市化是试点的主要内容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浙江已经将培育小城镇作为加快城市化、加速工业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来到浙江义乌、上虞这些经济发达的县级城市,一眼望去,店铺、厂房林立,一片商贸繁荣的景象。发达的商贸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使这些县级城市早已向着中型城市发展,而周边一些乡镇,在城区商贸业、制造业的辐射下,人口大量聚集,工商业迅速发展,城镇建设不断推进。

  浙江商贸业、制造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向县及县以下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业态提出了挑战。浙江各地供销合作社在挑战中看到了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和资产优势,加快了网点整编和升级改造的步伐,同时又积极探索新型业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使自主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短短几年中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整合资产 打造集镇商业中心

  记者在义乌市苏溪镇采访时了解到,截至2010年底,苏溪镇镇域总人口14.19万,其中外来人口达10万,成为义乌的经济中心镇之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连锁零售业态就大量涌入了苏溪,而供销合作社有的网点已经变成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偏僻地段,位于繁华地段的门店却由于规模小难以提高效益。在供销合作社干了快30年的苏溪供销合作社主任骆坚旗意识到,义乌的城镇建设步伐如此之快,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点多面广再也不是供销合作社的优势了,必须加快整合资产,调整经营策略。从1993年起,苏溪供销合作社就顺应当地城镇扩张和旧村改造的趋势开始了资产整合,逐步开始向业态多样性、商品综合性、经营多样性发展,并明确了打造苏溪镇商业中心的目标。

  对符合城镇规划的门店,他们就地进行改造或将几个小店合并经营;对那些位置分散、效益低的门店,他们实行公开拍卖,及时回笼资金用于新网点建设。1993年,他们通过对老市街店面进行改造扩大,开办了当时义乌农村集镇的第一个购物中心,经营家电、百货、副食、图书等多个行业的上万种商品。短短几个月,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以供销合作社购物中心为中心的商贸集散地。1998年时,随着苏溪镇的不断扩建,老市街已不是最繁华的地方。1999年,苏溪供销合作社及时将坐落在苏溪镇新老区结合部的8000平方米闲置土地进行了开发,先后建造了占地面积450平方米、856平方米、650平方米的3幢5层商住综合楼,并开辟了一条宽敞的街道,招来了当地的一些商户,形成了一条农贸街和一条服装专业街,使该地区成为苏溪镇网点设施最好、街面最宽的一个新的集贸中心。

  2006年,苏溪供销合作社再次抓住旧村改造的机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把村内旧网点一次性置换,在苏溪镇新区投资1000多万元建造新的百货大楼。

  “看,这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新百货大楼,地上地下共7层,明年开业,上面3层是酒店,下面是购物中心和超市,底层还有咖啡厅。”义乌市苏溪供销合作社主任骆坚旗颇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新工程。据了解,新百货大楼是义乌市第一家农村集镇大型综合商厦,投入使用后,将有效活跃当地经济,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苏溪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服务功能,确立其在苏溪镇商品流通主渠道的地位。

  整体规划 融入小城镇建设

  苏溪供销合作社是怎么做到与村镇规划步调一致的?原来,他们为此下了不少功夫。骆坚旗说,为了避免在拆建中与村镇规划建设的矛盾,他们请义乌市测绘院对所有网点进行了测量并将数据录入设计数据库,提前介入了村镇设计规划;此外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府、村两委沟通联系,争取他们支持为农服务网点的改建和新建。

  据了解,浙江各地供销合作社近几年普遍抓住了新一轮城镇规划建设的机遇,把“新网工程”建设与镇街商贸流通业布局相结合,积极参与中心镇或新区商贸设施建设。上虞市供销合作社先后投资2.9亿元,启动新建了3个集连锁超市、农贸市场为一体的新型商贸综合体;还投入3000万元,改造了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基层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网点。

  记者在上虞市崧厦镇等地看到,当地以乡镇商贸综合体为中心,以村级超市便利店为基础,以龙头公司物流配送为依托,在各乡镇构建起了新型的经营服务网络,大大推动供销合作社从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义乌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近年来也结合城镇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政府统一收储供销合作社零散网点进行集中安置的方式,大力推动基层社资产整合,全市供销合作社网点已经精简为500余个。义乌市供销合作社主任陈国平说,以往许多供销合作社资产因为拆迁或市政建设等需要,不得不被动进行资产置换,由于没有主动整合形成规模优势,又缺乏长远整体的规划,往往哪里有空置换到哪里,造成了零散安置。而像苏溪供销合作社这样主动将“边、小、微、亏”的网点进行资产整合和置换,可以有效解决网点分散与管理人员有限的矛盾,便于开展集中管理和统一运营,供销合作社的存量资产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记者在义乌和上虞采访时看到,基层社经过资产置换后建成的这些大型综合商场,外观豪华气派,内部宽敞明亮,有力提升了小城镇建设的品位,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流通方式落后、流通规模小、物流不畅等问题。而且大型商贸服务业入驻集镇为所在镇街吸纳了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力拉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如苏溪供销合作社的新供销百货大楼,将进驻超市、娱乐、宾馆等服务项目,至少可以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

  增强实力 反哺为农服务能力

  虽然义乌各地供销合作社将优质资产集聚到了镇区,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商贸服务业,但并没有削弱原区域内的为农服务功能。通过开放办社,义乌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各镇街建设60多个开放式的农资供销超市。

  记者在苏溪镇看到,虽然当地从事农业产业的人口并不多,但该社一直坚持利用8个分社的网点布局优势,实行联购分销的集体经营模式,坚持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的连锁配送经营。

  骆坚旗告诉记者,在苏溪,经营农资基本是“零利润”,但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组织,绝不能丢掉这块服务阵地,他们一直在用资产收益扶持和补贴基层社农资销售的“零利润”销售网点建设。为了提高农民种植水平,他们购买了电化教育设备,每年根据不同季节的农事特点,举办专题农事技术培训班;2007年,他们投资5万元建立了农资配送中心、改造了庄稼医院、设立了农药展示厅和化肥展示厅,以仓储式超市和敞开式超市的形式进行农资商品供应;2009年,在农资价格持续下跌的形势下,他们甚至提出了为农服务“贴钱也要做”的服务理念。

  2010年,义乌供销合作社通过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经营总收入较上年增长18%,投入基层社建设资金1150万元。

  浙江省社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将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心镇建设规划,调整建制,优化布局,改造建设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基层社;努力恢复和拓展基层社的经营服务的整体功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十二五”期间每年将重组改造和新发展基层社100家,打造销售额超2亿元的基层强社5个,超过1亿元的基层社10个。义乌苏溪供销合作社、上虞崧厦供销合作社等基层社的实践让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批基层强社将与浙江各地的经济强镇一同崛起。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