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鹰振羽拥白云无边草场吐新绿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六周年发展历程回顾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领导集体。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前排左)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佟铁顺(前排右)的陪同下视察指导农村信用社工作。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金牛卡首发仪式。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开业庆典。

  数说成效:

  截至2011年9月末,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含农商行、农合行)资产总额2379.11亿元,各项存款1744.21亿元,各项贷款1297.13亿元, 其中“三农”贷款850.62亿元,占各项贷款65.6%。

  编者按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60年来,对于时间的海洋,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内蒙古信合人以对广大农牧民的深情、对信合事业的执着追求,谱写了一曲激情澎湃、波澜壮阔的奋进之歌。

  2005年8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成立。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更是一份心的承诺。从实施“五大工程”、构建“三大体系”、推行“四化标准”,到“牢记一个宗旨、把握一个方向、抓住一条主线、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七个重点、实现四大愿景”,内蒙古农信社用三年的时间走完了商业银行20年的信息化建设历程,用四年半的时间再造了两个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用不到六年的时间让230万农牧民享受上和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

  成绩来之不易,发展源自合力。经过六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地方上用资产规模最大、网点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事实,证明自己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无愧于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光荣称号。

  固本——完善用人机制

  人才是兴社之本。内蒙古农信社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控制总量、优化配置、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高素质”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努力打造总量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专业化、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

  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配置方面,内蒙古农信社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大力实施减员增效,坚持“逢进必考”,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优化员工年龄、文化、专业结构。

  在改进绩效考核考评制度方面,内蒙古农信社积极完善综合考核和评级考核,科学设定、合理调整考核内容与评级指标,逐步建立分类考核、分类指导、绩效挂钩的考核体系;强化过程考核,加强日常考核和时点跟踪考核,建立考核记录;有效运用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

  在薪酬激励方面,内蒙古农信社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分配原则,继续实行结构工资制,建立以经营效益为核心,以管理效果为标准,绩效挂钩、考核严格的薪酬分配制度;按照“以岗定级、以级定薪、岗变薪变”和“合理倾斜、差别劳动”的原则,将分配向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合理倾斜;坚持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协调,建立健全普调、奖调、特调和对内退、二线人员等特殊群体的薪酬调整机制。

  除此以外,内蒙古农信社还积极建立健全培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实做好各层面员工培训、轮训和学历教育工作,不断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逐步与高校合作建立培训教育基地,努力打造“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培训师队伍,建立起“组织健全、职责明晰、考评科学、资源优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感恩——履行社会责任

  内蒙古农信社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感恩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下岗职工、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致力于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内蒙古农信社克服财政补贴资金牵涉千家万户,种类繁多、工作量大、代理成本高的困难,全力推动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开办了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累计代理发放全区720余万户农牧业补贴52亿元。

  为了圆贫困学生的大学梦,内蒙古农信社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开办了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目前已累计发放此类贷款3.6万笔,金额1.8亿元,帮扶贫困生2.5万名。

  为了帮扶下岗人员再就业,内蒙古农信社与劳动就业部门、内蒙古青年创业促进会和自治区妇联联合开办了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青年和农村牧区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目前已累计发放8万笔,金额24.3亿元,帮助4.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村牧区妇女实现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为了助推“青春建功新农村新牧区”的行动,内蒙古农信社与自治区团委联合开办了“青春建功新农村新牧区行动——青年能人兴业计划小额贷款项目”,目前已累计发放12亿元该项贷款,培育扶持了1.6万名农村牧区青年致富能手、创业小老板和优秀青年企业家。

  为了帮助返乡务工妇女创业致富,内蒙古农信社与内蒙古自治区妇联联合开办了“巾帼新农村新牧区创业行动——重点为返乡务工妇女提供微贷款项目”,目前已累计发放2.9亿元此类贷款,培育扶持了5000名农村牧区致富女能手、女经纪人、女企业家和返乡务工创业女能人。

  此外,内蒙古农信社还开办了农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贷款,解决贫困群众基本居住安全问题。在玉树、汶川地震等不可抗拒的天灾发生时,内蒙古农信社开展了对口帮扶、救助、援建等爱心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内蒙古农信社也实施了对口扶贫帮扶等活动。

  展望——绘就宏伟蓝图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变革,伟大的变革成就伟大的事业。随着《国务院关于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颁布,为蓬勃发展的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注入了新的生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三年,将是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他们将根据内蒙古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富民强区的战略部署,牢记一个宗旨、把握一个方向、抓住一条主线、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七个重点、实现四大愿景,推动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回首过去,风雨几番洗礼;展望未来,机遇挑战同在。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的两万多名员工,踌躇满志,信心百倍,他们坚信,在新的征途上,内蒙古信合人将以崭新的面貌、一流的业绩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内蒙古作出更大的贡献!

  管理——奠定发展基石

  6年来,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建立了涵盖组织行为、业务经营、监督保障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对规范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强化风险管控、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积极创新信贷管理。内蒙古农信社在深入推广实施“阳光信贷”服务模式,增强贷款透明度的同时,还深入实施了不良资产集中管理模式。按照“新老划段、摸清底数、落实责任、集中管理、统一监控、多元处置”的基本模式,以逐笔落实贷款责任为基础,以监测考核和多元化清收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处置效益为目的,综合运用不良资产债权转让、风险代理清收、内部招标清收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及核销力度,实现不良资产管理科学化、操作规范化、清收责任化、处置程序化的目标。不仅如此,内蒙古农信社还积极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实现了贷款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

  不断强化财务管理。内蒙古农信社积极建立委派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加强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完善资本管理技术,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实施资本运作,增强资本约束能力,稳步提高资本的回报率;全面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全力加强稽核检查。为了将稽核检查工作做实,内蒙古农信社不断加强对重点机构网点、重点业务和岗位、重点人员的稽核监督力度,并探索创新稽核方式,建立健全稽核整改工作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内蒙古农信社还不断加强稽核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稽核大队的管理,健全适应稽核工作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此外,为了奠定与夯实发展基石,内蒙古农信社还全力做好构建风险机制、强化监督保障等管理工作。

  创新——开拓发展空间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在改革发展中,内蒙古农信社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研发信贷产品、拓展中间业务,使得各项业务保持了可持续发展。

  根据内蒙古的地域特点和信贷管理实际,内蒙古农信社创造性地推出了以村组集中送贷、柜台集中办贷、设立信贷服务大厅三种主要服务方式,通过公开农村信用社贷款政策和制度、公开贷款发放程序、公开贷款业务办理时间、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建立起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流程规范、手续严密的“阳光信贷”模式。

  不仅如此,通过与信用共同体合作,内蒙古农信社还推行了“信用互助(行业)协会、商城、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商会、工商联等多种平台+担保基金(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信用社信贷”的信贷服务模式。

  通过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内蒙古农信社根据不同阶段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推出了支持专业合作社自身,支持专业合作社主要股东和专业合作社社员三种信贷支持模式。

  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的同时,内蒙古农信社还积极创新信贷产品。

  内蒙古农信社推出了农机具购置专项贷款、设施农业贷款、草牧场经营权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和青年能人创业贷款等24项个人贷款品种;推出了小企业信用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采矿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贷款等12项公司贷款品种;推出了支付结算类、代理类、担保承诺类、咨询评估类、电子银行类、其他类等35种中间业务品种。

  在建立电子银行服务体系上,内蒙古农信社把电子银行作为与传统营业网点并列的业务经营和市场拓展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其“渠道”、“产品”、“营销”和“服务”功能。内蒙古农信社初步形成以网上银行、“96688”客户服务中心(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ATM、POS)四大类产品为架构,逐步构建种类齐全、优势突出的电子银行产品体系,形成战略明确、品牌清晰、差异化服务和具有持续核心竞争力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