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砥砺奋进 昂首前行
——新疆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改革发展纪实
赵雄胜 郭 芳

  编者按

  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助理、金融办主任、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王会民(右二)一行在喀什地区考察农村信用社信贷支持富民安居工程工作。

  图2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阿不都(右六)前往阿勒泰等地慰问雪灾受灾牧民。

  图3为新疆农村信用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活动现场。

  图4为若羌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当地红枣产业助农民增收致富。


  2011年,中国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也走过了5个春秋。成立5年来,新疆自治区联社始终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加大民生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着力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全力支持富民安居、兴牧定居工程,不断强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在力促民生发展的同时,各项业务经营指标稳步提升。

  截至2011年9月末,新疆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251.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14.61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8.6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股本金余额59.69亿元,资本充足率9.99%,拨备余额45.49亿元,其中信贷类资产拨备24.82亿元,非信贷类资产拨备20.67亿元,拨备充足率218.57%,拨备覆盖率161.98%。五年累计投放各项贷款2309.86亿元,其中累计投放“三农”贷款1218.24亿元,占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三农”贷款的90%。

  改革

  ——激发活力

  改革蕴育生机,发展增添活力。

  新疆自治区联社带领全区信合员工,始终坚持用发展的思路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五年来,始终以增强全区农村信用社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和支农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坚持服务县域经济建设与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相结合,坚持加强市场营销与强化信贷管理相结合,坚持稳步推进体制机制与强化内控内管相结合,扎实工作,奋力开拓,有力夯实了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的基础,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为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组建了自治区联社,明确了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成立了系统党委,对农村信用社系统党建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完成了83家县市联社统一法人、1家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工作;健全了“三会”制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适合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实行了扁平化管理,积极稳妥地实施了干部制度、员工聘用制度、薪酬和绩效考评制度等各项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经营效益与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通过深化改革与科学管理,全区农村信用社财务经营状况持续改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27.6亿元,高于新疆银行业平均水平;不良贷款余额12.6亿元,不良贷款占比1.97%,分别比改革前下降22亿元和20个百分点;各项拨备由2006年的8.2亿元增加到现在的61.3亿元,增长了7.5倍;资本金44亿元,较2006年的13.7 亿元增长了3.2倍;资本充足率8%,较改革前的2.3%增长了3.5 倍。

  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更加突出。新疆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始终以“立足社区、服务三农”为宗旨,依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特色农业贷款等信贷品牌,与农业产业化、农村信用平台、农村专业协会、政府相关政策形成互动,并把小额农贷模式移植到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信贷领域,提升了支持服务“三农”能力,有效解决了农牧民贷款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全区农户户均贷款金额达2万元,比2005年底提高1万元,满足了全区90%农牧民的有效资金需求。新疆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支持“三农”的金融主力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生力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对经济社会贡献度明显提高。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疆农村信用社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明显提高。在支持“三农”、个私经济、中小企业和服务社区居民等方面己形成明显优势。五年来,累放各项贷款2309.86亿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1218.24亿元,累放中小企业贷款700多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110亿元,富民安居贷款68亿元,兴牧定居贷款7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贷款21亿元。

  社会责任得到不断彰显。2011年8月11日15时,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和夏阿瓦提乡、英买里乡先后遭受重大冰雹袭击;当天下午北京时间18时,伽师县与阿图什市交界处又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受冰雹地震天气的影响,伽师地区农业生产受灾情况严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也受到了极大影响。灾情发生后,新疆自治区联社领导迅速成立“811”救灾领导小组,召开紧急救灾会议,安排部署救灾工作,一方面要求伽师县联社对有存量贷款的农民进行调查核实,了解贷款需求及贷款展期情况;另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明确贷款对象、贷款程序、额度、期限、利率等,同时对伽师县联社追加4000万元信贷规模,要求伽师县联社迅速完成农民信用评定,优先对受灾农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尽全力满足农民生活生产及抗灾自救的资金需求。

  创新 

  ——增添动力

  新疆自治区联社成立以来始终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不断探索加强管理,防范和控制风险,积极探索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的新路子,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全区农村信用社综合实力与竞争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形象全面提升,“政府的银行”、“农牧民的银行”、“服务三农的银行”更加深入人心。

  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取得新进展。全区农村信用社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号召,适时启动乡镇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新设网点3个,设立金融服务站139个,采取延伸服务解决47个,占全疆银行业金融机构任务的88%,使近百万农牧民享受到了便利的金融服务,提前两年完成了监管部门下达的任务计划,以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

  满足农牧民金融服务新需求。通过创新服务、创新产品、丰富业务品种等措施,满足了农牧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业务种类已达70多个,不仅满足农牧民的现实需求同时还创造了新的需求; 2007年—2010年农业贷款净投放分别占全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 132% 、85%、80%、81%;今年以来,新疆自治区联社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产品创新迈出新步伐。目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村青年致富能手贷款、农机消费贷款、富民安居贷款、兴牧定居贷款等贷款品种,覆盖了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畜牧业贷款、特色林果业贷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覆盖了全区粮棉果畜四大产业的各个层面;与此同时,加大了科技投入,网点电子化覆盖率达100%,网络电子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正在推进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门柜业务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的建成,必将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中间业务从无到有,为了拓宽业务领域,新疆自治区联社与中保财险新疆分公司、农行新疆兵团分行、农发行新疆分行、中保寿险新疆分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间业务收入逐年增加;银行卡受理网点覆盖面达100%,截至2011年6月末,发卡量达313万张,卡存款190亿元。

  管理   ——凸显精细

  五年来,新疆自治区联社始终坚持改革、发展与内控内管并重的原则,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内控内管,确保了全区农村信用社的又好又快发展。

  制度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新疆自治区联社成立之初,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制定了涵盖各个业务层面的规章制度105项,确保了各项业务稳健运行;2010年,根据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具体要求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客观实际,对相关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修订完善原有制度53项,新增制度41项,建立了适应业务经营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制度管风险的良好氛围,较好地规避了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内控内管能力显著增强。新疆自治区联社成立以来,为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内控机制,不断总结管理经验,遵循现代金融企业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基本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合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了各项业务依法合规经营。为了将规范管理引向深入,新疆自治区联社把2007年确定为“管理规范年”;相继开展了“两项审计”、“排雷行动”、“强化内控建设,提升执行力教育”、“决策流程及大额信贷管理专项检查”以及十多项专项审计等活动,从源头上防止了各类案件与风险。2008年-2010年,新疆农村信用社大要案发案率为零。

  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新疆自治区联社成立了信贷咨询委员会、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薪酬管理委员会等决策咨询机构,形成覆盖业务开发、业务运行、业务管理、业务支撑、业务保障的分工明确、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组织机构。各县市联社按照法人治理运行规范的要求,严格落实“两长一主任”的职责,定期召开“三会”,完善经营授权机制,充分调动经营层的主动性;强化监事会的监督约束职能,推动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各司其职,做到:工作上分,思想上合;责任上分,目标上合;职能上分,关系上合,建立起既相互监督制衡又密切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完成了法人治理结构由“形”似向“神”似的转化。

  员工教育培训扎实推进。新疆自治区联社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方略,本着“结合实际、务求实效、注重特色”的原则,把教育培训视为业务发展的“车之两轮”和“鸟之两翼”,全区先后组织举办各层次培训班821期,培训员工39177人次,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体系正逐步形成。

  服务    ——情系民生

  五年来,新疆自治区农信社始终把支持“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动摇;始终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己任,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始终把支持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业务发展的内生动力,任何时候都不停顿。

  着力实施农村信用工程。五年来,新疆农村信用社把信用工程建设作让利于民、普惠民生、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截至2010年末,全区信用户总数达123万户,占52%,信用村3426 个,占39%,信用乡(镇)173个,占22%。 

  着力实施农户小额信贷品牌工程。五年来,为了做好对“三农”的服务,新疆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加快业务品种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小额农贷的渗透效应,把农村信用社的惠农工程落到实处。截至2011年6月末,小额信用贷款127.3亿元,较年初增加69.19亿元,增长119%;农户联保贷款213.46亿元,较年初增加108.81亿元,增长104%,满足了农村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着力实施中小企业扶优扶强工程。 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六项机制”的要求,结合新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形成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成立专业化小企业经营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套餐式服务。突出重点,主动营销,调整客户结构。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率,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增幅,截至2011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59.94 亿元,净投放达86.18亿元。

  着力实施消费信贷工程。在为“三农”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立足社区,面向居民,注重房地产开发贷款与按揭贷款的联动营销和管理,加大个人住房、商用房、汽车消费按揭和权利凭证抵(质)押物贷款的营销力度,扎实做好社区银行业务。农区社结合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个人消费、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个人生产经营信贷扶持力度。结合政府实施家电、农机具、汽车 “三下乡”政策,积极支持农牧民扩大消费,积极开办县域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个人贷款,支持其购房建房、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等。截至2011年6月末,全区农村信用社累计投放消费贷款29.95亿元。

  明天  ——更加美好

  五年来,新疆自治区联社在抓改革、促发展,强管理、防风险,带队伍、塑形象,惠民生、促和谐等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社会反响积极正面,社会各界、监管部门、股东和媒体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面对新疆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机遇,面对风声水起、千帆竞发、春潮涌动的天山南北,新疆信合人意气风发,围绕新疆自治区“十二五”战略规划,新疆自治区联社党委规划了“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20-30家;各项存款达到2000亿元,各项贷款达到1500亿元,存贷款总量实现翻番;农村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户信用评级实现全覆盖,农户有效信贷需求实现全覆盖;农牧民人均贷款1万元,户均贷款4万元;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2%以内,农业贷款不良率控制在3%以内;对所有通电和网络畅通的乡(镇)全部安装ATM机。努力打造支持“三农”、“三牧”有力、扶持中小企业快捷、服务城乡社区便利、内控内管健全的农村金融机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书写历史,不如创造历史,辉煌的过去,必将奠定崭新的未来,新疆农村信用社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