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宴会用油”一度是知名食用油企业鲁花的一句响当当的口号,其不仅被印制于商品外包装上,还通过各种途径广为宣传。然而,这一用语的商业性使用,一直以来饱受质疑。在相隔数月之后,有消费者留意到,鲁花的各类产品上意外地粘上了“创可贴”。
不易察觉的“变装”
来自浙江的周先生无意间发现,前些天所购买的鲁花食用油,其外包装上竟贴有一张小的粘纸。由于粘纸的底色与外包装底色相同,不留意的话,还不易察觉。小粘纸上印有“鲁花5S压榨专家”字样。
好奇的周先生小心地揭开了这张粘纸,结果发现,粘纸的背后所覆盖的文字,恰恰是企业曾经一再标榜的“人民大会堂宴会用油”。“鲁花一直视其为一种荣誉,为何现在反而悄然地将其掩盖?”周先生颇觉蹊跷。
而在杭州的各大超市查看,鲁花5S压榨一级花生油、浓香葵花仁油、花生调和油、坚果调和油等产品上,均贴有一张粘纸。
在鲁花官方网站,网页上同样悄然发生了变化,“人民大会堂宴会用油”的字样在网站首页的醒目位置突出呈现,而如今同样的位置则被“滴滴鲁花,香飘万家”所替换。
“每一瓶油,都贴上一张粘纸,这人力、物力可花费不小啊。”网友称,鲁花一反常态,花大代价遮掩“荣誉”,这一做法的背后必然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8年的招牌终于舍弃
今年5月披露,浙江省乐清市工商局对辖区内一大型超市的鲁花广告进行了立案查处。该超市的大幅墙面广告使用了醒目的“鲁花,人民大会堂宴会用油”、“你知道吗?送国宴油更体面哦!”等广告语,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超市食用油专柜上,5L瓶装鲁花花生油、1.8L装鲁花花生油及1.6L装的鲁花坚果调和油的瓶颈挂牌上和瓶身上,亦显著地标识有“人民大会堂宴会用油”字样。
工商执法人员指出,生产厂家使用“人民大会堂宴会用油”字样的广告已涉嫌违反了《广告法》第七条规定,即广告不得以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发布。
据了解,鲁花将“人民大会堂”用于商业宣传,缘于一份华堂国际广告公司出具的“证明”,其内容为:兹同意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花集团商贸有限公司)在其产品鲁花牌食用油的包装物和媒体宣传中使用“人民大会堂宴会用油”用语,准许其突出使用“人民大会堂”商标字样(手写体)。
而上述证明又源于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一份“授权书”。“授权书”称:为维护人民大会堂的声誉,更好地利用人民大会堂的无形资产,规范市场行为,现授权华堂国际广告公司对“人民大会堂”字样和“人民大会堂建筑图形”及人民大会堂专用称谓在商标、广告中的使用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特供”、“专供”期待终结
鲁花“创可贴”事件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据了解,2011年8月25日,国家工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清理整顿部分商品滥用“特供”、“专供”标识专项行动的通知》。
通知指出,部分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在商品的包装及标签上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内容,大肆炒作“特供”、“专供”概念,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特别是一些经营者使用含有“国家机关专供”、“国家机关特供”的包装及标签,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形象。
2011年9至10月,四部局联合开展的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在全国开展。清理整顿的重点被确定为白酒、葡萄酒、啤酒、茶、食用油、乳制品、饮料、香烟、水果、大米等日用消费品及其生产经营者,以及电视、报纸、期刊、广播、互联网等广告发布媒体。四部局特别指出,利用与国家机关有密切关联的特定地点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及利用国宴、国宾等内容宣传“特供”、“专供”、“专用”内容的,都在此次行动的清理范围。
整治中,责任者被要求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采取收回、覆盖、粘贴、替换等方式,撤除市场上流通的违规商品包装、标签,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链接
一直以来,傍上“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等字眼做宣传是不少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如今,鲁花、三元、王老吉等一大批受惠于此的企业却都在忙着做同一件事:在新产品包装上删除相关字样并用各种粘纸将已上市产品上的相关字样掩盖起来。
同样作为人民大会堂宴会用奶的三元,多年来也因此受到消费者青睐。其本月13日之前出厂的产品,在原标有“人民大会堂宴会用乳制品”字样的地方也多出了一层粘纸,上面标注“中国驰名商标”,而14日之后出厂的产品包装相应部位则变成了空白。
另外,10月29日之前出厂的菱花牌味精产品,仍在使用“人民大会堂宴会专用”字样,之后生产的则以“中国驰名商标”取代;加多宝集团8月19日之前出厂的王老吉凉茶仍保留“人民大会堂宴会用凉茶饮品”字样,而新品则弃用;椰树旗下的火山岩矿泉水的在售产品仍保留“国宴饮料”字样。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现象只是近几天才出现的,“国家不让用‘人民大会堂’做宣传了”。 (齐国利)